70年代中到波士頓念研究所、除了在英國殖民地香港住過七年外,和波士頓有整整50年淵源。我從來沒料到這古雅的城市與中國有那麼深的糾結、叫人嘆息的一段歷史。
我終於去了;給自己一個誠實的交代。
林肯總統的兒子羅勃於1865年留影。(取自維基公有領域)大家都知道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1809-1865)出生在肯塔基山裡一間小木屋。這裡要談的「希爾登」(Hildene,又稱林肯之家)可是一所有24間寬敞房間的大宅,它聳立在山坡上俯看有溪流的山谷dene。林肯總統兒子Robert Todd Lincoln (1843-1926年,以下稱羅勃)、孫輩,以及曾孫輩一連三代在這裡享受了足足70年的大自然風光 (1905-1975年)。它位在佛蒙特州的曼徹斯特。
一切陳設是當年樣貌,開放參觀的房間有限。男女主人都熱中音樂,大廳裡有管風琴;他們夫婦都會彈琴。羅勃的書房寬敞,他喜歡遠離芝加哥的煩囂,搭私人火車到這來停留六到十個月,在此工作、打高爾夫球,他說自己成了快樂的農夫。我們看見他孫女的遺物,康乃爾大學畢業、終身未嫁、親自開耕耘機下田。百萬遺產令她無需工作,她興趣很廣;愛小孩、愛狗、喜歡畫畫、攝影、彈樂器,曾有幾架飛機。
「希爾登」莊園裡陳列著林肯總統的帽子。(美聯社)林肯家族曾孫輩沒有後代,把產業捐給教會,現在成為開放給公眾參觀的「林肯史蹟重點」;它有214英畝的山崗、草原、濕地、森林、牧場,以及溪流等自然生態,不但是一所環保教學中心,還是一所「公民教育中心」,探討現代美國公民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等等。哇,在這裡談林肯總統提倡的「民有,民治,民享」理念,這可絕不是羅勃可預料到的。他曾說:「我父親偉大,我一點也不重要,不值得被訪問,也不值得發表公開演講。」他一生逃避公眾視線,卻公私兩方面的背黑鍋,沒料到死後百年又成為話題。
美國歷史非常複雜;光從林肯父子的生平事蹟,就可見一斑。進入21世紀,美國對於早年印地安人的遭遇,對於美國黑人400年來的處境,熱烈的開始研究。其實,有愈來愈多研究19世紀和20世紀初、美國商業道德的專家學者,對華裔移民的歷史背景和遭遇有很深的同情與內疚。華裔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更應該知道鴉片戰爭前後,我們在美國經濟發展上的貢獻;不止提供勤奮有紀律的鐵路華工,而且,最早修築鐵路的資本哪裡來的?
美國的鐵路大王竟然是波士頓的「對華貿易商」。1969年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了一本劃時代的鉅作,「Boston capitalists and western railroads」;這已經絕版的大作,誠實的探討19世紀早年波士頓對華貿易商在美國鐵路網的數不盡的投資。學者風度就事論事;這批根本是大規模的犯罪集團有個名詞叫Boston concern,不但做絲、茶、和瓷器生意,同時大規模走私鴉片。他們當時介入之深、影響之大令專家學者大跌眼鏡。當然啦,他們後代後來全是社會名流、政要。看看常春藤盟校19世紀以來的大贊助人的背景、看看美東的鐵路線、看看以芝加哥為中心點的密密麻麻的鐵路網,以及「聯合太平洋」鐵路的投資人的背景就知道,人類歷史上鴉片的氾濫多麼無恥,又多麼可悲。
華裔有多少共識?何苦自以為是來享受別人建立好的成果而低人一等?
到底誰有權力在此生存?誰有權利在此理直氣和地發展美國夢?無知比犯罪更要不得。你看,鴉片戰爭那段歷史,我們在台灣學到一連串的什麼五口通商、不平等條約、賠償戰爭軍費、割讓香港,還有少不了罵一陣腐敗的滿清政府。
是否歐洲白人的攻擊性特強?自以為高人一等、到處強佔殖民地、把別人當成有色人種來欺負?非洲有句格言說:除非獅子變成歷史學家,獵人永遠是英雄。你看,1845年上海開埠,英文裡「上海」竟然有兩個意思,大寫S是地名,而小寫s的竟是個動詞,指用酒或麻醉品把人灌醉,拖到船上當苦役水手。
美國歷史雖短,但血跡斑斑,我們不該再沉默。
印第安人是原住民。白人侵佔土地屠殺住民,倖存的被趕到保留地,一發現有礦產資源再趕再殺。1832年,後來當上總統的林肯,就自願打過黑鷹戰爭「Black Hawk(酋長名) War」。他祖上一路從肯塔基遷移到印第安納,最後落腳在伊利諾州。這三個地方原來全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三個州名念起來彆扭,全是印第安話,分別指的是「草原之地、印地安土地、勇敢的人」。
「希爾登」莊園裡陳列了林肯家族成員的照片。(美聯社)
接著,17世紀開始的黑奴問題。林肯父子就碰個正著。父親是解放黑奴的偉大總統,兒子卻是「鍍金年代」裡,成功的美國人。
南北戰爭後,美國工商業大起飛。1870年代到19世紀末,形成大財閥賄賂政客以保私利的局面,著實培養一大批投機商人,巧取豪奪,操縱壟斷,富可敵國,造成貧富懸殊的悲慘事實。馬克吐溫看不過眼,與人合寫了本書傳神的反映這種黑暗勢力。後人以書名《鍍金年代》(Gilded Age)代表那段時段。那些大財閥就是所說的「強盜大亨」(Robert Barons)。
林肯兒子本身是否也是Robert Barons的一份子呢? 一位過世100年的人物,現在被拿出來批評,實在有欠公道。他一生遭遇坎坷,他說自己是掃把星 (jinx),碰上三次總統被暗殺,一次目擊,兩次他就在現場附近。他告訴朋友「沒人要我當部長、沒人要我當大使、也沒有人要我當什麼總裁」,他們要的是林肯的兒子。唉!他一生自責林肯遇害當天,沒有陪同父母去戲院,否則他可能保護父親。誰有前後眼?他是格蘭將軍的隨從副官;特地車馬勞頓回白宮報告南軍投降的喜訊。事發當晚他和海約翰(John M.Hay,1838-1905)一起在白宮談天,可能兩個人是喝了點酒,其實保安失職倒是真。
歷來有關林肯總統的書籍和傳記不計其數,幾乎神化了他。而羅勃卻沒人提及。其實他是很精明的內閣成員、外交官,對政治也很關心。他的管理和組織能力超強,當上大企業的總裁,同時一路投資。
1881-1885年,他當過戰爭部長,主要工作對付零零落落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騷動」,維持社會治安,化除不同移民族裔之間的暴動。1889-1893年,維多利亞女王在位,他是駐英國公使(相當大使職位),標榜促進英美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他讚美英國商業上的卓越成就,以及美國的後來追上。
這讓我心理不是滋味;想到一位英國駐殖民地專員說過的:19世紀的中國人活得不如條狗的話。
強盜來了,還講理嗎?最具爭議的一段資歷出在他當鐵路臥車公司 (Pullman Car Co.)總裁(1897-1911年),以及他當董事會主席(1912-1922年)時期的表現。
那是美國鐵路的全勝時期,橫貫美國本土的鐵路接通,華裔都很驕傲「中央太平洋鐵路」九成是「賣豬仔」來的華工的血淚功勞,但通車典禮可沒有華工被邀請參加。真是氣人,早晚得向我們老中道歉。
「希爾登」莊園裡陳列了當年的豪華臥車。(美聯社)
1868年,George Pullman的豪華臥車公司 (Pullman Palace Car Co.) 開始雇用隨車服務的porters (搬行李的紅帽子)。此公門道精,他雇用的幾乎全是服務完美的剛解放的黑奴,工人來自所謂的chattel slaves;他們世代是奴隸主的動產,可以拍賣的。有的黑奴在農莊下田,有的是室內奴隸(house slave);後者是超級的傭人,可想而知他們在臥車上的服務無懈可擊。
Pullman完全以利益為出發點:薪水少得可憐不說,24小時內頂多休息三個鐘頭。
1894年,羅勃是他私人的特別顧問。同年勞工大暴動,政府動員2000軍隊鎮壓下來,羅勃沒有表態。1897年,Pullman去世,棺木用重重水泥和鋼筋包裹以防人洩憤,羅勃也趕緊去把父親的棺材用鋼筋水泥封住。
我們別忘了南北戰爭為什麼打的、林肯怎麼死的、1920年代三K黨的猖獗、黑人民權運動要到1960年代才開始的事實。
在羅勃當總裁的十幾年裡,公司有最大的增值,股東賺得不亦樂乎。公司的臥車車廂租給各鐵路線,根本就是「車輪上的旅館」。這獨家壟斷的大生意,是黑人最大的雇主,隨臥車服務的黑人至少6500人。1915年國會聆訊,他承認臥車服務生的待遇低微,不公平。他說:我也不喜歡別人這樣對待我,這不是好習慣,是老習慣,有色人種習慣了拿小費的陋規。
草原上特地弄來一列當年的豪華臥車,有地毯、窗簾、圖書館,鋪床、伺候飯食、收發電報,送來報紙雜誌更不用說。
羅勃的肖像被塗鴉,牆上當年報紙不恭維的評語寫上:你爸爸不是已經解放黑奴了嗎? 看得令人氣悶。
室外陽光耀眼,我們去參觀羅勃的天文台。他喜歡音樂、數學,也是位很有成就的業餘天文愛好者。或者他想到康德(1724-1804年)說過:「天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亙古常新的令我既驚異又敬畏」的話了呢?是否在瞭望寧靜夜空的時候,他可以完全忘記他自己的遭遇呢?
我又為什麼會知道他呢?許多年以前初為人母,讀到林肯總統九歲時生母急病過世,他幫父親為母親造了個薄棺。他和姊姊沒人照顧,成了野人,繼母全心愛護接納他。林肯1861年當上了總統,上任前特地去探望高年繼母。他說:「我目前的一切和以後的成就都歸功我母親,沒有人比我更愛她。 」林肯被暗殺,她痛哭不已。四年後,老太太穿上林肯送給她的好質料衣裝,走完人生旅程。
母子一場,我想這位可能不識字的老太太看見孩子與眾不同,接納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去發展自己。不然為什麼別人說孩子不出眾又懶,她卻看見了一塊有潛力的寶石呢?大概,為人父母就是這麼回事。
我好奇,林肯夫婦是怎麼為人父母的呢?歷來眾說紛紜;對林肯夫人Mary Todd Lincoln批評不少。林肯過世後,Mary精神崩潰,眾人對羅勃與母親的關係也是胡亂批判,羅勃從不辯解。有保險箱一直上鎖,林肯曾孫輩時期才開啟,裡頭存放林肯夫人當年的病例,那個時代人們絕口不提精神疾病方面的事。
林肯夫人出身富有的蓄奴家庭,受過很高的教育。七個孩子,她排行老四;六歲時母親難產逝世,繼母一連生九個孩子,繼母女相處不易;她19歲到伊利諾姊姊家住,認識林肯,欣賞林肯的人品、嫁給窮光蛋,在白宮還為鄉巴佬煮飯。她一直堅定地支持先生;娘家不只一位兄弟參加南軍戰死沙場,她得不到諒解。入主白宮第二年(1862),心愛的12歲兒子Willie病逝,她痛不欲生。1865年先生被暗殺時,她就坐在他身旁。
羅勃21歲以後就負擔起家長身分;1865年辦完父親喪事後,他領著母親和弟弟到芝加哥定居,他研讀法律。怎麼知道陪母親到歐洲遊歷兩年的三弟,一回到芝加哥,1871年竟然疾病走了。這下子林肯夫人完全崩潰,生活不能自理。羅勃請專人照顧母親行不通,只好上法庭痛哭流涕,請求讓她入住最好的療養院一段時間。怎知道,媽媽投書報紙說兒子貪她財務、下毒手。
事實上,住院的花費是由羅勃支付的。後來林肯夫人逃出療養院,到姊姊家住,母子決裂。
林肯總統的兒子羅勃於1870~1880年間留影。(取自維基公有領域)
別人的家務事很難了解、真不該亂下評論。看看羅勃的一生,可真不容易;七歲時大弟弟走、19歲時二弟走、父親遭暗殺、28歲時三弟走,又不能維持一般正常的母子關係,還有更淒涼的在後頭。
1889年的夏天大概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了,當了大使。怎知道16歲兒子到法國旅遊傷了手臂,一陣折騰竟然上了天,這下子他萬念俱灰。他和海約翰說:「這,是我所有的困難裡,最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要怎麼對羅勃下定論呢?也許,人生真能把握的,只有現在生活著的今天。茫茫人海,人與人碰上就是難得的機緣,如果可以互相愛惜那就應該好好珍惜緣分。對嗎? 人生無常是常態。不是嗎?
南北戰爭雙方傷亡慘重、都是父母的兒子。林肯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說:「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慈善。」這話感動了許多人。人與人的關係天天影響我們,是不是?
中國文化了不起,一早告訴我們做人層次的根本在於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所以我們說「愛人以德」,被人批評「缺德」是奇恥大辱。不過愛自己才能懂自己 、才可能愛別人。是嗎?所以我們要談修養。
美國文化所謂的成功,太注重物質成就,往往陰溝翻船。
你看,海約翰 (John Hay,1838-1905)當過林肯的私人秘書、林肯傳記作者,他和羅勃十幾歲就是朋友。他娶了鐵路大王的女兒;鐵路大王自殺後,他成為巨富。兒子在當外交官任上從窗子跌下地傷亡,他痛不欲生,萬念俱灰,令人同情。
雖然,他提倡「中國門戶開放政策」竟然沒照會伍廷芳(1824-1922),伍廷芳見報才知道。令我氣憤非常,氣得我頭痛、連翻白眼成了鬥雞眼。
中國人,受了幾個世代的痛苦又怎麼說?
我們開車離開時走在那條道上,我在想,羅勃82歲生日,太太送他一輛1925年的Rolls Royce,1926年生日前幾天,司機開車送他在Hildene附近兜風,當晚他在睡夢中走了。他一生在鎮上和芝加哥都貢獻很多慈善事業,認識他的人都說他誠實、有操守、有幽默感,是個令人信賴、安靜有尊嚴的人。
他交代身後要和父母、三個弟弟,以及兒子聚在一起。結果他太太另做主張;她說:羅勃是位自我成就自己的偉大人物,他有資格獨立站在太陽下,與他出名的父親分開。
他安息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和心愛的兒子以及共度58年婚姻生活的太太 (參議員的女兒)在一起。
現在,人們到阿靈頓憑悼20世紀被刺殺身亡的甘逎迪總統,看著那盞長明燈,很少人知道羅勃就在附近。
難道真如他說的,自己是掃把星 (jinx)?
19世紀的歷史讓人太傷心,我受到很劇烈的衝擊,實在很難想像有人持續性故意去傷害別人。歷史學家問:為什麼鴉片商看不見鴉片對中國人民的嚴重後果?答案是:他們鐵了心,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看成是下層階級的、令他們好奇的人物而已。你信嗎?
洋人懂不懂「愛人以德」的道理?快出來讓人認識我們吧。
位於佛蒙特州曼徹斯特的林肯總統兒子故居「希爾登」莊園。(美聯社)
「希爾登」內飼養著山羊。(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