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古稱「秀容」,建於東漢年間,已有1800年的歷史。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
大學第一年暑假,爸爸發現我喜歡歷史,便推薦我閱讀范文瀾編寫的「中國通史」。我說開學後去學校圖書館借閱,爸爸說咱們圖書館有,他曾借閱過,而且圖書館館長是他的老同事。那是我第一次聽說古城還有圖書館,只是不對外開放。第二天,爸爸就把書帶回家。
以後每年寒暑假,爸爸都會去為我借書。記得有一年暑假,爸爸帶我去圖書館由我自己挑選書籍。
當時的古城圖書館在古城北城門樓上,北城門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建於明朝萬歷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城樓雕梁畫棟,紅柱棕瓦,富麗堂皇,宏偉壯觀,堪稱古城地標。但是那次館長沒有讓我們上去,因為古城樓屬於古建築、文化遺產,正在進行維修,圖書館也已關閉,正在裝箱準備搬遷。我與古城圖書館失之交臂。
大學畢業後,曾經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過幾年,每日與書相伴的日子,愜意舒適,是最喜歡的工作,沒有之一。之後出國定居,每逢旅行一座城市,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去當地圖書館瀏覽一番。
北美的圖書館龐大恢弘,館藏豐富,且可自由出入。每逢走進一間圖書館,總會想起那年的那個暑假,站在古城樓下,仰望城樓上圖書館的場景,也總會感慨一番,走過世界上很多的圖書館,卻無緣得見故鄉的圖書館。
2023年的秋天,疫情解封之後,回到闊別四年之久的故鄉。古城改建工程已經完畢,曾經被炸毀的古城牆被鋼筋水泥重新修建。古城的一切都是新的,唯有那座屹立了400百年之久的北城門是舊的、老的,見證了古城的硝煙烽火和朝代更疊。北城門樓已經作為文化遺產和歷史古蹟被封閉保護起來,只能外觀,更無緣走進去。
記得那些在家陪伴媽媽的日子,每天清晨,總是喜歡登上城樓,沿著城牆快走或慢跑一圈,也喜歡站在欄桿外面,望著披上霞光的北城門,想起爸爸,還有與古城圖書館失之交臂的遺憾。
在家裡住了一些時日後,聽說古城在開發區新修建了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和大劇院,圖書館的前身就是曾在古城樓上的圖書館,聽此消息後,異常興奮。一日午後,安頓好媽媽,便獨自前往圖書館,以了卻多年前的夙願。
乘坐公交車抵達圖書館,站在公路邊,遠眺圖書館,非常現代化的灰色建築,宏偉壯觀,令人驚嘆。
一腳踏入大廳,便是一個接一個的驚喜,館內裝飾典雅,設計獨特。最先進入兒童圖書閱覽室,寬敞、明亮、清潔、安靜,亮黃色的弧形書架配以藍色裝飾,童趣盎然。
轉進文學類閱覽室,更是驚艷了眼眸。幾把木質太師椅,圍繞長方形茶幾,陽光穿透落地窗在淺灰色的大理石地板上撒下斑駁光影,地面光潔明亮,書架倒影清晰可見。
沿著棕紅色的木質樓梯走上二樓,迎面牆壁即是一大型書架,上面一尺見方的隔斷,陳列的書籍排列組合成一倒掛三角形狀,造型奇特,極富藝術感染力。
二樓有報刊閱覽室、藝術空間。閱覽室巨大空曠,有十幾個學子在讀書、學習。我也找一僻靜之處坐下來,坐在椅子上,讀一本書,上一會兒網,彷彿回到了多年以前的大學圖書館裡,時空穿越,彼時此時竟然有些迷糊了。
臨近閉館前,依依不捨離開。站在故鄉秋天的陽光下,端詳這座具有現代風格的灰色建築物,思緒總是飄回到很多年前的那個暑假。多年以後的彼時,我終於走進了故鄉的古城圖書館,曾為我推薦和借閱書籍的爸爸已然作古,而我再回故裡,已成過客,步履匆匆。
為這座新建的恢弘圖書館絕對不輸於世界上的其他圖書館,唯一美中不足和欠缺的是館藏稀少,很多書架多是空的,且不全面。
不管怎樣,古城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共圖書館,也算是向前邁進一大步。希望有那麼一天,書架上會被眾家學說、各派書籍填滿,那麼,我可以徘徊在長長的書架前,隨手便可翻出一本心儀的書,坐在紅色的木質椅上,消磨一天的時光。
城門老牆上原本的圖書館。(作者提供)
古城圖書館外觀。(作者提供)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