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盛夏的早上8點鐘,氣溫就已達攝氏27度,超過人體溫度舒適度了,令已習慣北美乾爽氣候的我濕熱難熬。去年7月23日早上6點我就催先生和怕羞仔向圭峰山出發了,陽光明媚似乎是專為我而設的登山契機。
青翠蒼綠的大葵樹張開大大的葵葉拂弄著晨光,歡迎我們進入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會又稱葵城,在沒有風扇的時代,是大葵扇給我們扇風解暑,它還是燒飯做菜時的好幫手。葵博園裡的葵樹超過三百個品種。剛直偉岸的葵樹與藤蔓纏繞的禾雀樹相互影托,令整個園區一派生機盎然。葵藝作坊則融匯了編織、繡花、繪畫和印花等工藝於一體,充分地把三千年葵文化發揚光大。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但此刻玉湖的秀、靜、美卻是無以倫比的。當太陽的第一道晨光融入翠綠的水面,再被反光折射的那種靜態中的閃動,宛如少女的羞澀迷人而又含情脈脈。黃色、紅色和金色的錦鯉爭先恐後用薄薄的嘴唇,偷吻一下陽光就含羞躲進碧潭中;楊柳也開始不安分地彎著細腰輕拂玉水;桃花島上的桃樹不甘本已是在水中央了,偏還要隔著堤壩,就把影子全倒進玉湖。
我們在永鎮山門前下車,很多早起的美媚已跟著大媽們在大廣場上翩翩起舞了,讓景色優美的山腳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永鎮山門的夜景更美,牌坊的燈飾加上亭子夢幻燈光和大榕樹上跳躍的猴燈、鳥影相呼應,正是談情說愛的聖地。
拾級而上,一步一風景、一步一升華,這是我多年爬圭峰山的心得,這次也不例外,我依然是且行且欣賞,很快就掉隊了。當我伴隨著寧靜祥和的鐘聲上到玉台寺前廣場時,孩子不耐煩地嗔怪我無氣無力少運動。
玉台寺建於唐代,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譽為嶺南四大叢林古剎之一,更是五邑最大的佛教聖地。每年重陽節前幾天,珠三角地區的民眾都專程來登高踏秋。每年春節的圭峰文化廟會有:高僧祈福、醒獅賀歲、金龍獻瑞和魚燈等,著名的蔡李佛拳等武術表演,伴著振奮的鑼鼓聲讓人倍覺萬事可達,吸引了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
此刻寺內鐘聲響起,餘音繚繞山間,有種聲超三界,蕩氣迴腸而又令人心靈舒暢、無憂解乏的感覺。我欣然舉步,繞玉台寺左邊石梯拾級而上,令人眼前豁然一亮的是千禧年後才陸續修建的金佛。此刻已是山雨欲來雲滿天,可偏偏玉台寺上方依然是那麼的蔚藍明亮。先生催我趕在風雨前快速登頂。
小孩子就是精力充沛,父子倆幾乎是跑步上山,不斷的催我,我就讓他們在乳泉井等。果真,乳白色的井水牽住的怕羞仔的腳步,他享受著來自井內的那股清涼,好奇地問為啥井內有銀幣。
我不失時機地坐在亭子裡欣賞風景。長長的走廊讓建於半山腰的亭台樓閣,也有著大山的粗獷雄偉,更令風景這邊獨好。
圭峰山的舊山路,我再熟悉不過了,帶上運動手套,我直接爬山,讓他們在「牽線過脈」等;我雖然氣喘籲籲的趕到,卻趁機越過護檔去飽覽美景。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境,牽線過脈的美只有我們本土人才知道:一定要越過重重阻擋才可一覽無遺。而護檔外幾棵大樹間的平地是可以很安全的將美境盡收眼底的觀景台。
傳說中的「龍窩」此刻更是雲霧飄浮,龍氣繚繞,那開始變混的水潭,彷彿下一刻將躍出一條沖天飛龍。
欲以天比高的電視塔佔據了山頂,雖然雄偉壯觀,且利於民,但我和先生還是坐在石凳子上回味它昔日的無限風光,特別是重陽節時的山頂露天大派對。
雲霧纏繞著蒼翠的綠樹,綠樹中嫻靜的城市就如翡翠中鑲嵌的珍珠,令人怡情養目。
群山相擁且婉蜓起伏,氣勢雄偉;森林密布,蒼翠幽深;這就是鑲嵌在珠三角的一塊綠寶石,潤如圭壁,故而獨享「圭峰」之譽。
毛毛細雨飛舞於半空,像是千萬蠶娘子吐出的銀絲纏向綠葉。我自作聰明的拿出雨衣來,可是根本無人理我。享受著和風細雨的清涼快感,令他們的腳步更快,丟下我獨自於雨中漫步。
千絲萬縷銀針擦洗玉台寺的塵埃前,我已躲進環保車的候車亭裡。大雨滂沱如我所願了,我依著柱子細賞雨景。
雨中的三門牌坊不失往日的雄偉氣魄,更添了柔情。牌坊的背面上書「明錫坊」,傍聯:勝地喜登臨,山色湖光歸一覽;善人留紀念,言坊行表足千秋。真可謂一言道盡山水美、人心善,彰顯了捐資者的孝心,而此刻的雨景正可謂孝感動天了。牌坊的正面鎏金刻字「岡州第一峰」,橫批「名儕鷲嶺,翠炫南天」,對聯:放眼崖門,晝夜奔騰三千浪;騁懷桂嶺,乾坤屹立第一峰。岡巒挺秀,古寺幽亭春色滿,州邑承平,清風明月此間多。此情此景配此聯真乃絕配,連崖門宋元古戰場的悲壯和鳥的天堂的自然天成盡收眼底、情歸於此。
一場大雨,一洗紅塵後碧空萬裡。剛考取駛照的小表哥在永鎮山門口接了我們,穩妥妥的把車子開到圭峰山脈的西麓。展現我們眼前的是流光溢彩、氣勢非凡的仿古建築群紫雲觀。一山兩教共存,且相互益彰;歷史悠久的佛教古剎下是氣派不凡的道教聖地紫雲觀,故而慕名而來的不只是遊客打卡,更多的香客善眾。
紫雲觀抱青山、面碧水、居聖境靈氣中,室外的地面砌花崗岩石,綠樹紅花點綴其間;紅磚綠瓦本己吸睛,正中漢白玉石雕砌的會仙橋更令人嘆為觀止;碧拱飛簷、雕梁畫棟做工精細;殿內神像道骨清風,神態逼真、威嚴,更顯道教的天地人和之絕。
石澗公園由圭峰山與雲鋒相夾形成的山澗,林木幽深,山泉豐沛,山石千姿百態,我們以前稱這裡為「大石頭」。
升級後的石澗公園大石頭景區沿岸種植的落羽杉林依水而長,水體與圭峰山互相輝映,景觀在季節變換中呈現出不同的美態。我行走在此畫彩無法盡渲染的山水中,陶醉於此番情與景共生,人與物相諧,感慨這就是碧玉版的九寨溝。
滿飽眼福後,我建議就在圭峰山景區內的山卡拉美食館吃飯,或者去北麓的杜阮吃羊肉。小表哥卻笑著說現在最出名的是「邑家人」,所以非要帶我們去食和玩。
車子沿圭峰山西邊轉回永鎮山門口,再過玉湖、滑草場。崎嶇的山路忽見一堵山崖,像沉香劈山救母時劈開的那般。前面是「邑家人」親民的大型田園建築群,大停車場泊滿的車輛引證了「酒香不怕巷深」的至理名言,後方是一個個透明的帳篷觀景包間。
苦盡甘來的杜阮涼瓜皮、香酥的陳皮骨、清新爽脆的荷塘藕餅等特式菜從選材到出品都是上乘的;特別是招牌菜:黑松露燒鵝,皮脆肉薄且不油不膩,簡直把新會的荔枝炭燒鵝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圭峰山完善的旅遊設施配套、美味的特色菜品佳肴怎不令人流連忘返、夢繫魂牽。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