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15日宣布,6月分通膨率同比去年上升到2.7%,為今年2月分以來最高,可能是首度出現跡象,指川普總統祭出的高關稅開始影響到物價,但關稅對消費者真正的壓榨只怕才剛開始,專家表示,雖然很難完全避免物價上漲的影響,但消費者還是可以策略性購買,減少衝擊。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6月分很多東西都漲價,如住房、食物及汽油。很多類別商品經常仰賴進口,如服飾、鞋子、音響設備、玩具,其價格也都上揚。
荷蘭ING銀行首席國際經濟學者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表示,4、5月關稅落實後,他估計過三個月才會對大大影響到消費者物價指數。
專家提出忠告,給必須琢磨何時買什麼消費者,要他們瞧見生活必需品價錢實惠的時候,就囤貨起來;有些商品雖然想買,但並非立即必要,那時要多想想,此外動用久經得起考驗的省錢技巧如折價券,或上網比價才買,都是聰明的辦法。
川普總統威脅要動用、要恢復的關稅,雖然差異很大,但有些關稅遠超過10%的基準線。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科爾尼(Kearney)合夥人布列克(Katherine Black)表示,以川普政府放話的關稅等級,關稅成本勢必全部或部分轉嫁給消費者;那麼高的稅率無法全由零售商、供應方吸收。
富國銀行(Wells Fargo)消費金融執行董事戴維斯(Adam Davis)表示,消費者要趁促銷期買東西,另外,或許要更深思一些;他建議消費者要好好利用夏季尾聲、返校促銷及不計算銷售稅的日子。
奈特利表示,一些公司趁現在或許已先發制人,調漲價格,以便讓他們有些喘息空間,在勞動節打折促銷,如果是這樣,那麼緩下來到那時候再買才明智。
一些比價網站如CamelCamelCamel幫消費者追蹤亞馬遜商品,還有Capital One Shopping幫忙比較不同零售商的價格,消費者多使用,可以買到實惠的東西。
布列克建議消費者優先購買生活必需品,現在就買;至於一些可以自行處分的東西,不妨先等等,評估個人財務狀況,了解關稅接下來多少。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