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席妮馬丁(Sidney Martin)想為母親和女兒準備一頓快速又實惠的晚餐時,她越來越常走進雜貨店,選購現成餐點。可能是一隻烤雞、一個派,或是填餡的鮭魚,她再在家簡單準備配菜,就能端出一桌飯菜。
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現年31歲、來自加州河濱市的馬丁表示,「我覺得這樣比叫外賣便宜。以現在速食的價格來看,花的錢其實更多。」
根據美國食品產業協會(FMI)的最新報告,像馬丁這樣的消費者越來越常選擇雜貨店熟食區的即食餐,不僅取代了外食,也常與自煮餐點搭配食用。
FMI生鮮食品部門副總裁瑞克史坦(Rick Stein)指出,雜貨業者正逐漸從過去只將其他超市視為競爭對手,轉而意識到,他們如今也在與餐廳搶佔消費者的「胃口」。
他向今日美國表示,「現在人們有各種選擇可以決定在哪裡用餐。消費者追求的是便利,而我們的產業正好具備這項優勢。他們在日常採買的同時,也能買到高品質、方便即食的餐點。」
根據FMI引用的市場研究機構NIQ數據,在截至8月9日的52周內,美國雜貨店即食餐(Prepared Foods)銷售額達196億美元,年增3.7%。
同期內,近64%的家庭表示至少購買過一次超市即食餐點,較前一年增加0.7%。
其中,全熟肉類表現最為突出,銷售額年增4.5%,銷量則成長8.1%;披薩與橄欖、醃製蔬菜類產品的銷售也頗為亮眼。相對地,冷切肉類與熟食區販售的飲品銷售則呈現下滑。
根據FMI調查,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較少光顧速食或快餐連鎖店;相對地,高達85%的人表示,他們比去年更常或一樣頻繁地在超市購買即食餐點。
在那些表示未來將會更常購買超市即食餐的消費族群中,主要包括:
.混合型上班族(40%)
.有小孩的家庭(38%)
.千禧世代(41%)
.都市家庭(29%)
.高收入家庭(28%)
.拉丁裔家庭(24%)
史坦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消費者對超市即食餐點的接受度大幅上升,且這股趨勢仍在延續。如今,超市提供的即食選項更多元,除了熱食,也有完全或部分預製、可即拿即走的產品。
此外,為滿足追求健康飲食或特定飲食風格的顧客需求,許多超市也積極擴展產品線,同時也更精準地控制「損耗」,也就是避免因準備過多卻未售出的餐點造成浪費。
史坦強調,當人們在思考「今晚要吃什麼」時,超市的排名正逐漸上升。以往,超市在餐食選擇的考量中常常排在第五、六名,如今在某些地區,甚至已晉升為前二名。
他說,「我們這個產業終於開始進入消費者的思考清單了。當他們想著『今晚吃什麼好?』就會說『也許我去超市看看就有答案了。』」
消費者越來越常選擇雜貨店熟食區的即食餐。(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