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感染病毒,以致頭部長出許多怪異角蛋白腫瘤的兔子,被人稱為「科學怪兔」;科學家表示,人們不必害怕「科學怪兔」,這種病毒相對常見且只會在兔群間傳播。 (美聯社)
科羅拉多州近期出現感染病毒的兔子,它們的臉上長出怪異的角蛋白腫瘤,看似「科學怪兔」;科學家表示,人們不必害怕「科學怪兔」,這種病毒相對常見且只會在兔群間傳播。
美聯社報導,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以北約65哩的柯林斯堡(Fort Collins)近期出現感染無害「肖普乳突病毒」(Shope papillomavirus)的棉尾兔(cottontails),這種病毒會讓棉尾兔的臉上增生疣狀物質,宛如長角。
臉上長疣的病兔照片在網路上瘋傳後,網友謔稱「科學怪兔」、「惡魔兔」和「僵屍兔」等。
科羅拉多州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Colorado Parks and Wildlife,CPW)發言人卡拉‧范‧胡斯(Kara Van Hoose)13日表示,CPW已接獲柯林斯堡地區兔子染病的通報。
范‧胡斯表示,兔子感染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夏季是肖普乳突病毒媒介跳蚤和蜱蟲最活躍的時期;肖普乳突病毒會在兔子間傳播,但不會傳給其他物種,包括人類和寵物。
范‧胡斯說,這些凸起的腫塊看似疣,若繼續生長就會看起來像角;增生物質不會對兔子造成傷害,除非長在兔子的眼睛或嘴巴上,影響兔子的視力和進食;兔子的免疫系統能夠抵抗病毒,一旦免疫系統戰勝病毒,兔子的外貌就會恢復正常。
1930年代,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病毒學教授肖普(Richard E. Shope)在棉尾兔身上發現此病毒引發的病症,因此該病毒以他的名字命名,又稱作「棉尾兔乳頭瘤病毒」。
肖普乳突病毒可能是北美流傳數百年的鹿角兔(jackalope)神話靈感來源,該神話講述一種長著鹿角或犄角的兔子,以及其他變種動物。
肖普乳突病毒也促進相關科學研究,讓科學家更了解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聯,例如會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