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呼吸道感染症当中,「呼吸道细胞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常攻击两岁以下婴幼儿,六个月以内新生儿更备受威胁,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部长暨一般妇产学科主任黄建霈建议,28到36周孕妇施打RSV疫苗,可提早将保护抗体传给宝宝,若是患有妊娠糖尿病等免疫力较差族群,更须考虑透过疫苗接种,以有效守护母胎健康。
黄建霈说,当孕妇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免疫力较低落,一感染RSV,往往比一般孕妇更易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不过,目前棘手之处在于,至今RSV感染依然缺乏有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因此,对于这些高风险族群而言,接种疫苗、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等,是保护自身健康最佳策略。
「RSV对年纪很小的婴幼儿,特别是六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会特别凶猛。」黄建霈指出,据统计显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九成以上曾受RSV感染,其中约1%到2%须住院治疗。若RSV攻击肺部、支气管,易转为重症,并产生浓痰、卡住呼吸道,就会引起呼吸困难,且呼吸道上皮组织也容易产生伤口。这些伤口也可能引起沾黏,影响婴幼儿呼吸,或引发过敏、气喘等疾病。
黄建霈表示,对于一般成年人,RSV很少引发严重并发症,孕妇施打RSV疫苗的目的之一,主要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宝宝,RSV疫苗会刺激妈妈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经由胎盘传送给胎儿,提供新生儿足够保护力。研究显示,妈妈施打疫苗后,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内,RSV重症风险可减少八、九成,即使宝宝长到六个月,仍有六、七成的保护效果。
医界建议,孕妇即使过去感染过RSV,体内还是无法产生足够有效抗体,并足以保护腹中胎儿,因此还是建议施打疫苗,而最适合孕妇施打RSV疫苗的时间是在「怀孕28周到36周之间」,施打疫苗后,孕妇须经过大约两星期或更久时间,才能产生足够大量的抗体,因此必须及时施打,才能确保宝宝出生时拥有充足抗体,以对抗外来病毒的威胁。
如果孕妇没有施打RSV疫苗,或者新生儿本身属于早产儿,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肺疾病、免疫系统低落等高风险族群,多数小儿科门诊也有提供「单株抗体」作为替代预防措施,可选择在新生儿出生时施打,不过无论是孕妇施打RSV疫苗或新生儿注射RSV单株抗体,皆须自费。
根据台湾妇产科医学会、周产期医学会与母胎医学会在今年6月所发出的「孕产儿预防RSV新策略」一文,专家指出,RSV单株抗体是直接将抗体注射至体内,抗体就能马上作战、对抗病毒侵袭,属于「被动免疫」。RSV疫苗则是藉由刺激免疫系统,让身体产生抗体,以对抗病毒,属于「主动免疫」,注射疫苗后,身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多用于成人或孕妇接种」。

孕妇即使过去感染过RSV,体内还是无法产生足够有效抗体保护腹中胎儿,因此还是建议施打疫苗。(图/123RF)
孕妇即使过去感染过RSV,体内还是无法产生足够有效抗体保护腹中胎儿,因此还是建议施打疫苗。(图/123RF)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