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不想生病吃药,吃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是不是可以加强预防?
台湾卫生署前副署长李龙腾指出,「全世界没有健康食品」,台湾与日本皆是保健食品消费大国,却同时名列洗肾盛行率全球前段。癌症关怀基金会资深营养师黄书宜表示,营养补充品并非完全不能吃,而是「根据需求补充」,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仍然是来自天然食物。
以台湾为例,民众爱吃保健食品,出国旅游一定到药妆店扫货,维他命、钙片、叶黄素都榜上有名。黄书宜说,保健食品百百种,吃错、乱补反而可能会伤肾或增加其他疾病风险,造成身体负担,甚至引发毒性或与药物产生交互作用。以维生素C为例,成人每日建议摄取量约为100毫克,耐受上限为2000毫克,若长期透过高剂量保健品补充,可能造成恶心、腹泻,甚至肾结石。
黄书宜表示,天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素与植化素,蔬果、肉类、全谷杂粮类、乳品等,以自然比率存在,彼此协同作用,而且天然食物因为没有加工流程、添加物的影响,较不易因单一营养素过量而引发副作用。正确观念应该是建立均衡饮食,正常情况下大多能于日常饮食中补充足够的必需营养素。
如果怕缺维生素C,黄书宜建议,可多吃芭乐、奇异果、柑橘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不仅能避免一次过量,还能同时获得膳食纤维与多种植化素。一天吃半颗芭乐或一颗奇异果就足够,搭配全谷类及优质蛋白质、高纤蔬菜的摄取,即可吃出健全的身心状态。
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保健品?黄书宜表示,特殊族群或疾病等因素身体特别虚弱者,如孕妇、素食者、年长者等,可能因饮食限制或吸收率降低,而需要补充铁、维生素B12、钙等。另外,感冒、手术后或长期压力下,身体对维生素C、锌、蛋白质的需求可能高于平常,可在医师或营养师评估下补充。
营养补充品应根据需求补充,黄书宜提醒,比起单独摄取营养品,均衡的饮食模式对身体健康更有帮助,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为天然食物。不同的疾病适合的营养品也大不相同,要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应先谘询医师、营养师,搭配抽血检查以及病史,避免吃错或补过头。
「既然是健康食品,并不是多吃就多健康。」食药署提醒,食用「健康食品」,最重要是应考量自身需求,依选购停看听的原则,选择真正适合自己有需要的健康食品,并依建议摄取量,多食无益,并注意成分标示,避免不良反应,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