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占了近9成,其余为高盐、腌制食物的饮食习惯,以及吸菸、其他慢性胃病等。胃癌早期没有症状,台湾联安诊所内视镜室主任徐兆甸表示,民众对于胀气、反胃、胃酸逆流、食欲不振等胃部不适习以为常,容易忽略身体警讯。
多数人认为,罹患胃癌是因为爱吃烧烤、炸鸡、酱菜、香肠等高油、高加工食品,近年来研究证实,发生胃癌与胃部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相当大的关联性。9成胃癌患者验得出幽门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有9成以上带菌,而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癌前病变,也都与幽门杆菌相关。
徐兆甸指出,幽门杆菌主要寄生于胃部黏膜,能分泌「尿素酶」分解胃中的尿素,利用产生氨与二氧化碳以中和胃酸而存活。因9成胃癌与幽门杆菌有关,在病程发展成胃癌之前的任何阶段,只要成功根除细菌,就有机会终止病情恶化。透过筛检以及根除疗程,可大幅降低胃癌发生,达到预防效果。
幽门杆菌可以在胃部潜伏多年,导致慢性胃炎、溃疡,甚至演变为胃癌。徐兆甸提醒,家族史、胃部病变、生活习惯是致癌危险因素;胃癌高危险群包括有癌症家族史、年长者(男性50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或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另外,曾接受胃部部分切除手术者以及长期吸菸、饮酒或偏好腌渍、高盐饮食者、缺乏维他命B12的恶性贫血者,也应及早检测并根除幽门杆菌,以降低未来罹病风险。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无须惊慌,只要及早进行幽门螺旋杆菌除菌治疗,胃癌的发生率可大幅降低。
幽门杆菌的传播方式,多经由口传口或粪口途径,家庭共餐、经口喂食以及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物,都是感染来源。若仅治疗单一带菌者,而同住家人未接受检测与治疗,仍可能互相传染,建议同住家属应一并筛检与根除治疗。
徐兆甸提醒,幽门杆菌的治疗并不是简单吃几颗药就能完成,一般需要接受由医师评估后的完整疗程,才能有效根除。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成,但关键在于确实依照医嘱完成全程,若自行中断或减量,恐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加。多次治疗无效后,会进一步安排幽门杆菌细菌培养,评估最合适的用药策略。
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可减少胃癌发生的风险,但远离疾病威胁必须从生活做起,包括避免不干净的食物及饮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少吃烟熏及腌渍食物,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戒除菸、酒、槟榔这类不良的习惯。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