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全球屏息以待,梵蒂冈白烟升起。天主教未来的走向,是延续方济各的改革之路,还是转回保守,将影响整个世界。
台大特聘讲座教授、美国海军研究学院特聘教授张智北分析,新教宗良十四世出生于芝加哥,却在秘鲁有长达20多年经历。他深入贫困社区,与人民一起生活。十年前他被教宗方济各调回罗马,2023年更被赋予遴选全球主教的重任。多年海外经历带来的跨文化视野与国际声望,铺就了他成为首位美国籍教宗的道路。
天主教内部,进步与保守两派斗争激烈。张智北分析,许多人紧张地猜测良十四世的路线,进步派担心他曾在 LGBTQ 议题上持传统排斥立场,会反转方济各的开放精神;保守派则害怕他是另一个方济各。「良十四世」这个名号,其实已点出他的精神典范—良十三世。后者于1891年发布「新事通谕」,开启天主教社会教义,首度明确主张工人权益与社会正义。
张智北分析,良十四世的哥哥是忠实川粉,但他本人曾公开批评川普政府对移民的残酷政策,尤其指责副总统范斯「基督要美国以爱美国人为优先」的说法,因而遭到天主教极右派攻击。所幸他擅长在对立立场之间搭桥。
纽约枢机主教杜兰对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改革持保留态度,公开反对方济各「慈悲重于教条」的立场。杜兰在川普面临刑事指控时经常陪伴左右,传递川普道德无虞的讯号。当「新教宗是美国人」的消息传来时,川普一度误以为是杜兰当选,还兴奋发文庆祝;然而,杜兰也在教宗选举中支持了良十四世。
张智北分析,过去他在 LGBTQ 议题上态度保守;但当选后,他表达支持方济各对「教义上有罪族群」的包容精神。以色列透过不同管道提醒他,方济各过去每天打电话关心加萨难民,对以色列不公平。良十四世会设法改善与犹太社群的关系,但应不至于因此放弃对加萨战火下灾民的同情与关怀。
他警告信徒,要提防一种「实质上的无神论」正在蔓延—那种只重个人自由,却忽视共同价值与伦理责任的态度。他的当选,显示天主教在方济各魅力十足的疾驰之后,选择了一条温和改革的路。张智北分析,有人认为天主教选出美国的良十四世,彷佛是对美国选出川普总统的回应,对那些在霸权争夺与资本逐利下,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而言,良十四世的当选象征着方济各点燃的那道火,仍在燃烧;那条为了爱与社会正义而走的路,依然在前方延伸。
美国海军研究学院特聘教授张智北分析,天主教未来的走向。(张智北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