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舊金山歌劇院(San Francisco Opera)主辦的「猴王悟空社區藝術工藝坊」,2日在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登場。這場親子藝術活動吸引上百名兒童和長者入館參與,為即將於14日全球首演的英文歌劇「猴王悟空」(The Monkey King)預熱。
活動由歌劇院社區參與與連結部門(Department of Engagement and Connectivity)策畫,旨在透過本地木偶藝術家的示範與指導,激發觀眾的創造力與好奇心,親手體驗木偶與皮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活動首日恰逢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日(每月第一個周日)。上午10時,越南裔藝術家阮文(Vinh G. Nguyen)以幽默與巧思開場,展示如何將日常物品轉化為木偶道具,他以檯燈燈罩製成蝸牛殼,讓現場觀眾驚嘆連連。
「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木偶,木偶可以有各種形狀與大小,而幾乎每一種文化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木偶藝術。」阮文說,「猴王悟空歌劇中也將融入大量木偶戲元素。」
同日,ShadowLight劇團藝術家阮潔絲(Jess Nguyen)也帶來「皮影藝術工作坊」,介紹如何運用光線投射紙偶,結合動作與聲音,創造出生動的影子劇場。孩子們興奮地揮舞著親手剪出的「孫悟空」與「霸王龍」皮影,在幕布上傾情表演。
阮潔絲表示,孩子們的笑容正是她持續投身皮影創作的最大動力。她透露,ShadowLight 劇團長年在東灣與舊金山開辦教育課程,她本人也是猴王悟空製作團隊中的皮影操偶師之一。
歌劇「猴王悟空」改編自明代經典西遊記開篇,以中英雙語演出,融合歌劇、舞蹈與大型偶戲,講述靈明石猴追尋長生的冒險歷程。劇中既有孫悟空闖龍宮、上天庭的壯闊場面,也有觀音與菩薩吟誦佛經的靜謐片段。
對木偶戲有興趣的孩子們,還可參與舊金山公共圖書館6日至9日舉辦的「從前有個歌劇:猴王悟空」(Once Upon an Opera: The Monkey King)系列活動。該系列將在西區、列治文與柏克賽德分館舉行互動木偶劇場,由本地藝術家帶領親子探索世界各地的木偶故事。
此外14日至30日,歌劇院將在演出現場同步推出「猴王藝術展」(The Monkey King Art Exhibition),由策展人阮瓊梅與潘碧德(Caitlin Pambid)共同策劃,展出灣區藝術家以孫悟空為靈感創作的繪畫與裝置藝術。
系列活動將以28日與30日在戰爭紀念廣場舉行的「猴王市集」(The Monkey King Public Market)作為尾聲,由華埠商家與本地藝術家設攤,結合音樂、美食與傳統工藝,為整個「猴王」系列活動劃下熱鬧句點。

越南裔藝術家阮文以幽默與巧思開場,展示如何將日常物品轉化為木偶道具,他以檯燈燈罩製成蝸牛殼,讓現場觀眾驚嘆連連。(記者王子涵╱攝影)

孩子們興奮地揮舞著親手剪出的「孫悟空」與「霸王龍」皮影,在幕布上傾情表演。(記者王子涵/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