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讓求職者面臨比以往更長的待業期,也讓急於找到工作的民眾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一名華裔男子在遭裁員後積極尋職,卻在求職過程中不幸落入騙局,損失了約美金5000美元。
匿名華男B先生在受訪時氣憤表示,自己最近積極投遞履歷,已經發出數百封求職信,卻始終沒有收到回應。直到前不久,終於接到一封面試邀請,讓他滿心期待地在線上參加面試,怎料工作沒著落,反而賠了一筆錢。
B先生透過求職網站Indeed投遞履歷,後來接到一通線上電話面試邀請。面試過後很快就收到錄取通知。雖然當下覺得有點可疑,他還是上網查詢了該公司和聯繫人的資料,結果看起來都非常真實,讓他放下戒心。他心想「反正我確實接受了面試,對方給offer應該不會有問題」。
錄取後,他隨即收到公司來信,表示要協助準備在家工作的電腦與相關設備。公司要求他拍攝自家辦公空間的照片並回傳,這部分看起來還算合理。然而,真正的陷阱從此開始。
他說,公司接著表示「合作廠商僅接受比特幣付款」,並寄了一張支票給他,要求他先將支票存入銀行,再將對應金額換成比特幣轉給指定商家。當他看到帳戶裡的金額入帳,便沒有多想,連續兩天內將共計5000美元轉出。直到第三天,他才發現銀行突然凍結了他的帳戶。公司這時還推說可以換另一張銀行卡試試看,甚至要求他先自掏腰包墊款,承諾日後會報銷。
B先生不久後發現,支票的入帳只是暫時的,還需要銀行正式核准才能使用。而公司發的支票根本沒有通過審核。他詢問銀行,卻被告知這屬於私人事務,無法介入調查。當他再次聯絡公司聯繫人時,對方早已音訊全無,這才驚覺自己陷入一場精心設計的詐騙。
經過這次騙局,B先生只能自認倒黴,但他希望藉此教訓提醒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他說,現在的詐騙手法越來越高明,整套流程天衣無縫,很容易掌握你的背景資訊,並利用你焦急求職的心情引你入局。千萬別掉以輕心。
對於求職詐騙猖獗的情況,身分盜竊資源中心(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執行長伊娃(Eva Velasquez)指出,這類詐騙者通常會鎖定剛踏入職場的求職者、已離開職場一段時間後重新回歸的人(例如孩子長大後重返職場的家庭主婦),以及對就業環境較不熟悉或面臨語言障礙的移民。
她說,這類工作通常面試很簡單,甚至沒有面試,會承諾讓你在家工作,並且立刻上工。有時他們一開始會先給你讚美,讓你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認可。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