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上升、通貨膨脹及股市上揚,美國的百萬富翁人數在30年內激增。美國國稅局的數字顯示,去年美國擁有100萬元或以上淨資產的人數為2380萬人,是30年前的15倍。然而,這群富翁今天看財富的意義是安全感,而非奢華,他們亦過著相對節約務實的生活。
今年41歲的女士巴利(Heidi Barley)小時候看著家人用食物券買菜,大學期間曾因付不起學費而輟學,從沒想過能於今夏躋身於百萬富人之列。
巴利曾當記者,後來報社終止了退休金計畫,她獲得約5000元的一次性賠償。同事說服她把這筆錢存入退休帳戶作為投資,此後她就盡力存錢。投資利潤逐漸增加,能在生活困難時帶來安慰。直至上月,她的財富終於累積高達100萬元。
通貨膨脹、房價飆升及普羅投資者過去數十年來積極投資於股市,以致愈來愈多美國普通百姓,轉身成為百萬富翁。瑞銀集團(UBS)6月的報告發現,約有10%的美國成年人擁有7位數的財富,去年每天新增1000名百萬富翁。
30年前,美國國稅局統計擁有淨資產在100萬元或以上的美國人,共有160萬人。瑞銀的統計則根據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各國央行的數據,估算出去年美國百萬富翁人數為2380萬,是30年前的15倍。
但今天這批百萬富人並不奢華。加州巴沙迪那財富管理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 Advisors的首席投資主任舒爾曼(Michael Ashley Schulman)說道:「這不再是通往皇宮式莊園和魚子醬般奢華生活的後台通行證,這是一個新的大眾富裕中量級階層,經濟上安穩,但離私人飛機的領地還差兩個零。」
確實,像剛成為新貴的巴利,生活沒有即時改變。和許多百萬富翁一樣,她大部分的財富都投入了長期投資和房產,而非易於取得的現金。她仍舊住在佛州奧蘭多的簡樸房屋裡,把一半薪水存起來,餐巾架上擺滿了外賣餐巾紙,垃圾桶裡也放滿雜貨購物袋。對榮升百萬富翁的感受,巴利說:「並非想像中那麼閃耀。」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字顯示,1995年的100萬元淨值,相當於今天的210萬元。對某些人來說,七位數的淨值跟過往的六位數薪水一樣。
該數據亦顯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財富差異。亞裔的財富中位數已超過白人,非裔及西裔的淨資產值則落後。
愈來愈多美國的普通百姓成為百萬富翁,他們的生活大多不奢華,一般都擁有股票和房產,生活水準低於自己的收入,並重視教育和教導子女理財責任。圖為示意圖。(取自Pexels/Tima Miroshnichenko)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