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離填志願填報截止時間還有一小時,兒子突然接到施校長的電話,聊完就直接改了志願選擇西湖大學。」今年高考,重慶中通長壽網點快遞員文麗娟的兒子萬鑫宇考出了677分的高分,毅然報考了浙江民辦院校西湖大學,只因一通來自校長施一公院士的電話。
羊城晚報報導,2025年,西湖大學首次走出浙江招生,其中在河南、重慶兩地通過普通高考模式招生,家長和考生尤其關注,萬鑫宇正是第一批被錄取的外地生源。
文麗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有些激動,「那天鑫宇在正在北大參加強基面試,出來以後接到施校長的電話就改了志願,也沒和我們商量。」這個決定起初讓文麗娟難以接受,「我和他爸爸文化水平也不高,不了解西湖大學,他的成績努努力可以上清北,突然改了志願,我們著急得不得了。」
旁人眼裡,萬鑫宇是個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文麗娟和丈夫忙於生計,有時兩個月見不到兒子,乖巧懂事的萬鑫宇則一直成績優異,沒讓父母操過心。高三時她提出陪讀,卻被拒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兒子說。就連高考當天,萬鑫宇也堅持不讓母親送考,「你來了我反而分心。」
按文麗娟的設想,兒子本該「中科大保底衝北大」,當時復旦、交大招生辦也已拋出橄欖枝,但施一公一通電話改變了兒子的想法。
「我氣得讓他復讀,甚至說『斷絕關係』!」在文麗娟的認知中,老牌名校肯定是更好更穩妥的選擇,直到一位老朋友的話點醒了她:「西湖大學人均國際頂刊論文產出全國名列前茅,鑫宇比你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你的認知趕不上你兒子啦。」
「西湖大學的氛圍很吸引我,我想以後在那裡搞科研,研究半導體。」萬鑫宇告訴媽媽,高中時他兩次獲化學競賽省一等獎,已經給自己規畫好了目標。文麗娟說,兒子的目標很明確,他告訴我中國的半導體材料技術和發達國家還有距離,自己要往這個領域努力。
今年西湖大學在重慶僅招十人,萬鑫宇的選擇成了「另類標桿」,而文麗娟最終選擇相信兒子,「他說西湖大學更適合他,這孩子一直很有主見,我們做父母的就是支持。」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