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研拟将俗称酒精的乙醇(ethanol)列为具致癌风险的危险物质,此举恐导致医院与公共卫生体系普遍使用的干洗手液与清洁剂被迫下架,引发医界与产业强烈反弹。
金融时报报导,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旗下工作小组10月10日提交内部建议指出,乙醇具有毒性,可能增加罹癌与妊娠并发症风险,建议逐步从清洁与相关产品中汰除。
ECHA审查委员会预计11月24日至27日开会决定是否采纳建议,并在会后向欧盟执行委员会提出正式意见,最终决策将由执委会拍板。
若乙醇最终被列为有毒物质,企业仍可申请个别豁免,在无替代品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但期限仅5年且须逐案审核,将增加成本与延误。
目前,以酒精为主要基底的消毒清洁用品在欧盟仍被认定为安全,且自1990年代起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清单》。
日内瓦大学与「干净医疗院所计画」主持人彼得斯(Alexandra Peters)警告,此举将对医院造成巨大冲击,她指出,医疗相关感染每年在全球夺走的生命多于疟疾、结核病与爱滋病的总和,「手部卫生,尤其是使用含酒精干洗手液,每年能预防约1600万起感染」。
她提到,乙醇替代品如异丙醇(isopropanol)毒性更高,反覆使用肥皂洗手则耗时且会造成皮肤伤害。
国际肥皂、洗剂与清洁产品协会(A.I.S.E.)欧盟事务主管瓦伊尼(Nicole Vaini)质疑ECHA内部报告的科学基础,她指出:「目前并无针对乙醇本身的研究,仅有探讨饮用酒精饮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数据。」
ECHA强调,目前尚未作出任何决定,并表示若专家最终认定乙醇具致癌性,将建议寻找替代品;但若评估显示在现行使用浓度与暴露量下仍属安全,或无可行替代物,乙醇仍可获准用于既定的杀菌用途。
欧盟研拟将俗称酒精的乙醇列为具致癌风险的危险物质,此举恐导致医院与公共卫生体系普遍使用的干洗手液与清洁剂被迫下架。(路透)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