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机用餐常让人两难,「One Mile At A Time」专栏作家班施拉皮格(Ben Schlappig)提醒,机上餐点多为事先制作再加热,宜挑「加热仍美味」的餐点,例如汤品、咖哩或亚洲餐素食。他同时建议避开主菜与海鲜,改选择开胃菜、甜点更保险。至于国内线,他建议可选择轻食谷物碗,并直言汉堡因肉质差、难加热最不推荐。
根据纽约邮报报导,搭机时翻阅机上餐点菜单,常常不是在挑美味,而是在找「哪一道伤害最小」。不过,「One Mile At A Time」专栏作者班施拉皮格提供了一些专业建议,可帮助乘客避开空中餐点的雷区,让旅程吃得安心,同时也减少肠胃不适的风险。
施拉皮格表示,他在选择飞机餐点时有一套思考逻辑。他强调的第一点就是「别把机上餐当成空中米其林」。他说,「必须认清现实,飞机上的食物并不是现场烹调,而是餐饮公司提前数小时准备,再放到机上加热。」所以乘客可以把机上餐点想成「剩菜」,就像在餐厅打包回家,要考虑「什么东西隔天加热依旧最好吃。」
以他的经验,类似阿联酋航空(Emirates)头等舱的无限量鱼子酱就是经典选项。对一般乘客来说,汤品、咖哩或亚洲素食料理通常也相当适合,因为这些料理「特别耐加热」。他举例说,「我很喜欢印度菜,外带回家的咖哩,第二天吃起来依然美味,我个人认为机上适用同样的道理。」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施拉皮格建议干脆跳过主菜,「通常飞机上供餐量大到我根本吃不完,所以我会直接省略主菜,只吃开胃菜和甜点,」他说自己搭乘汉莎航空(Lufthansa)时,经常就是这样点。
已故名厨暨旅游节目主持人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曾提醒民众避免周一吃海鲜,因为餐厅常在这天清库存,施拉皮格也认为,飞机餐点的鱼类料理同样要尽量避开。礼仪专家贾蜜拉·穆萨耶娃(Jamila Musayeva)补充指出,海鲜不仅在密闭空间容易散发异味,若保存不当,更可能提高腐败或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至于国内线航班,施拉皮格偏好简单的杂粮碗等轻食,因为「国内头等舱的餐饮预算相当有限」。他并强调,如果要放纵自己大吃大喝,绝不会选择在飞机上花4元吃牛小排配起司通心面。
最后一点提醒,他特别建议千万别点汉堡,因为施拉皮格认为,汉堡不仅难以加热保持口感,还常使用低品质肉类,因此不值得冒险尝试。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