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收成,「秋老虎」也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台湾睿鸣堂中医诊所院长、中医师吴宛容说,白露时节最容易伤肺阴,容易出现咳嗽、鼻子干燥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也可能出现嘴唇干、皮肤干、喉咙干、大便干等症状,并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气喘等,需多提高警觉。
吴宛容说,秋季气候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易发感冒,而感冒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容易因感冒复发而加重,中医治疗上以「润燥」为主,药材使用养阴生津药,如麦门冬、沙参、石斛、百合等都属于常用的药材。
初秋早晚凉、中午热,出门应多带件外套,早晚凉时披件外套,也有利于预防秋季温差大引起的慢性久咳。吴宛容指出,临床上天气冷热剧变的确会诱发过敏症状,尤其是气喘日益增加,原因分为二种,一是呼吸道慢性发炎,引起呼吸道上层粘膜肿胀,使得呼吸道变窄,造成呼吸道困难开始喘;另一种是呼吸道对过敏原产生强烈反应,如香菸、冷空气等刺激物接触后,就引起气喘发作,此种的防治主要在于避免刺激物的接触。
目前西医用药主要以吸入性类固醇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有效缓解,但许多人在症状消失后几年又会复发,中医师会依不同的哮喘特性与病人的体质来开立中药,并且分阶段性来治疗。
她说明,「急性期」加入宣肺、降气、化痰的中药,以减轻患者喘鸣咳嗽的症状;「缓解期」时加入健脾补气中药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与调整免疫系统,避免患者反覆感冒而诱发气喘,并减缓支气管的过度反应,中医介入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频率,并且减缓气喘发作的症状。
吴宛容表示,当自觉呼吸不顺时,不妨试着噘嘴式呼吸,即是先吸一口长气后,嘴巴像吹蜡烛一样噘起,之后再慢慢吐气,重点是要使吐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还要长,才能减轻呼吸不适的症状,如果支气管扩张剂用完时,可到浴室开大量热水吸取水蒸气,可让气管扩张,气管可得到舒缓,如果气喘还压不下来,就要尽速挂急诊治疗。
为缓解气喘,平时可以做穴位敲击,特别是敲打「足少阴肾经」的下半段,位置在大腿、小腿的内侧,根据中医五行原理,五脏的循环有一定原则,所谓「肝、心、脾、肺、肾」,气喘属于肺的系统,然而肺经接着是肾经,肺系统的下游是肾经。
换句话说,下游的网路若是不通畅,自然会影响上游的肺经网路,而肾主纳气,藉由刺激肾经的运行,肾的经络,起于足小趾,经足心、内踝,沿下肢内侧内缘,经腹部、肾脏、膀胱。另一支经腹部、胸部正中线旁,喉咙,到达舌根。左右各有一条。将有助于减轻呼吸道的敏感反应,而肾经的要穴如涌泉穴、太溪穴、照海穴、阴谷穴等更要加强,左腿敲五分钟,右腿也敲五分钟,将有助于改善气喘频率的发生。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