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觉疲劳时,会冲杯咖啡,或喝提神饮料提神醒脑;也有人靠假日补眠,一睡就睡到下午,但往往效果有限,甚至适得其反,愈睡愈累。长期研究睡眠议题的医师认为,找出让自己慢性疲劳的原因,并调整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才能有效摆脱疲劳,建议民众可以从改善睡眠品质下手。
台湾胸腔内科医师钟威升认为,现代人经常感觉的疲劳问题,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生理」层面可透过抽血,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贫血与甲状腺功能;「心理」层面则可能罹患忧郁症等问题,当心理与生理两部分问题全部排除,才会考虑是睡眠问题造成疲劳。
若长期感觉心情低落、提不起劲,钟威升建议可以初步透过「抑郁量表(Cesd)」,检视自己是否可能罹患忧郁症。针对过去一星期里是否「不太想吃东西、胃口很差」、「觉得心情很不好」、「睡不好觉(睡不入眠)」等11项问题检测,根据量表得分,了解自己的疲劳是不是因为忧郁症造成,再就医由医师评估,是否需服用忧郁症药物,了解病因并解决问题。
如果抽血检查后发现是身体某些内分泌出了问题,造成生理性的疲劳,也可以藉由内分泌治疗与矫正,让自己摆脱疲劳,恢复活力与精神。但钟威升说,如果经过抑郁量表检测心理、抽血检测内分泌,结果都没有问题,排除掉心理与生理的原因,才会进一步进入到睡眠造成疲劳的议题。
钟威升说,睡眠障碍是个大题目,包括四大面向:
1.入睡困难:该入睡时间, 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睡不着。
2.难以维持睡眠:一晚醒来超过两次以上、夜尿频次高过白天的排尿频次。
3.太早醒来:太早睡或其他因素导致天还没亮就醒来。
4.醒来觉得没睡饱:不管睡多久都觉得没有睡饱。
钟威升表示,随着年纪愈大,睡眠不好的比率愈高,其中包括退休族,白天没有活动就会打瞌睡,根据统计,15%至25%的老人有失眠问题;研究报告也显示,50岁以上中壮年也有二成以上有睡眠障碍困扰,因为睡不好,白天常有挥之不去的疲劳感。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晚上滑手机舍不得睡,生活作息变成日夜颠倒 ,愈夜精神愈好,白天要上课时却觉得很累;根据相关统计,30%以上的学生有睡眠问题,且有被低估的状况,年轻人甚至并不认为自己有睡眠障碍问题。这种日夜失衡状况,长期下来恐会导致荷尔蒙错乱,免疫力下降,近年也出现癌症、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警讯。
「要让自己不疲劳,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钟威升认为,回到老祖宗叮咛的「正常生活作息」很重要。晚上9时以后,人体经络已经走到三焦经,适度让自律神经降低、副交感神经升高,做好休息的准备很重要,所以建议每日晚上9点后可以做冥想瑜伽、拉筋等运动调整呼吸;会增加心跳的慢跑、有氧等较剧烈的运动,都建议在白天或晚上九点前进行,避免影响睡眠品质。
钟威升建议,饮食可选择富含色胺酸的食物,色胺酸是一种必须胺基酸,白天吃鸡蛋、牛奶、起司、南瓜子、坚果,晚上吃黑芝麻等富含色胺酸食物;白天可以转化成让心情愉悦、工作愉快的血清素,晚上则转为褪黑激素帮助良好睡眠,都是让自己恢复精神、改善疲劳的健康饮食助眠处方。
钟威升提醒,如果疲劳状态无法透过调整作息、改变食物摄取与培养运动习惯改善,且已影响心理甚至生理反应,建议找专业的医师协助,解决问题。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