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理財公司WalletHub 24日發布「各城市通膨報告」,大洛杉磯地區(Los Angeles-Long Beach-Anaheim)及聖地牙哥-卡爾斯巴地區(San Diego-Carlsbad),進入全美受通脹影響最嚴重都會區前十。
為確定通膨對不同城市居民的影響,WalletHub比較23個主要都會區(MSA)的兩項關鍵指標,即美國勞工統計局(BLS)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並其與兩個月前和一年前進行比較,了解通膨在短期和長期內變化。
報告顯示,大洛杉磯地區總分81.25,受通膨影響程度位全美第二,其9月CPI比去年同期增加3.5%,全美通脹最嚴重地區是丹佛。南加聖地牙哥-卡爾斯巴地區和河濱縣及內陸帝國排名,分別是第十和第11。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John T. Harvey認為,目前推動通膨的主要因素,是關稅、移民政策對勞動力供應的限制。而且普通家庭對通膨的敏感度,比疫情前更高。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經濟學系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Amin Mohensi-Cheraghlou認為,目前大部分價格壓力,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近期關稅變化的影響,這些變化提高進口商品成本。牛肉和乳製品等其他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僅依靠利率機制來應對由多種因素引發的通膨,可能對長期經濟不利。除解決導致通膨的貨幣和財政因素外,還必須同時解決其他非貨幣因素。
巴特勒研究與經濟發展中心主任Fady Mansour認為,快速的技術進步,會導致通貨緊縮,因為它們會降低生產成本,並導致工人失業,從而對價格造成下行壓力。然而,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及對人工智慧的大規模投資(例如建設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會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可能推升通膨。這些相互矛盾的力量塑造通膨率,進而影響經濟前景。
亞利桑那大學經濟學教授Yongqing Wang表示,透過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被廣泛認為是聯準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目前的情況,凸顯依賴這項工具的複雜性;一方面當前的通膨率僅比聯準會的長期目標高約一個百分點,通膨壓力雖存在,但遠不如之前那麼嚴重;另一方面,近期指標顯示,美國勞動市場開始疲軟,就業成長放緩,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弱。在這種環境下,升息可能弊大於利,可能會抑制經濟活動,加劇就業市場的脆弱性。

通膨壓力讓南加華人越來越多選擇在超市購買食材,而不是外食。(記者張宏/攝影)
個人理財公司WalletHub24日發布最新的「各城市通膨報告」,大洛杉磯地區和聖地牙哥-卡爾斯巴地區進入全美通脹變化最大前十名。(WalletHub網站截圖)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