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學教授分享五個讓中產階級陷入貧窮的錯誤習慣。錢包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取材自unsplash.com@Emil Kalibradov)中產階級看似有足夠收入過著舒適的生活和購買房產、度假並順利退休,但如果財務控制不良也會陷入貧窮。GOBankingRates報導,克雷頓大學海德商學院(Heider College of Business at Creighton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強森(Robert Johnson)分享五個讓中產階級永遠貧窮的金錢習慣。
強森說,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讓開銷隨著薪水上漲而增加,這稱為生活膨脹。例如加薪後搬進更大的公寓或買輛新車犒賞自己,雖然生活感覺當下變得更好,但財務上可能會停滯不前甚至落後,如果有申請貸款的話更是如此。
強森說,建議有效率地將加薪獲得的錢轉投資,假裝自己從未加薪。假設年薪加5千元,並將這筆錢投入每年成長10%的帳戶,30年間就能累積超過82萬元。根據投資研究機構伊博森協會(Ibbotson Associates),1926年以來大型股指數的平均年回報率為10.4%,而投資長期公債的年成長率僅5%。
強森說,有些中產階級犯的另一個錯誤是花太多錢買房子,排擠其他的投資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表示,房地產並不是好的投資項目,因為需要維護、會折舊而過時。
強森說,許多人誤以為房地產是優良又安全的投資項目,被房地產長期價值暴增的故事欺騙;這不代表別買房子,而是不要投入超過必要的資金,別像股票或債券一樣投資房地產。
強森說,錯誤的財務決策從年輕就會出現,而最大的錯誤便是過度避免風險,而非冒太多風險。不幸的是,很多人將退休基金放入貨幣市場帳戶或低風險債券內。確保長期下來能建立財富的方法是分散投資普通股票,投資時間越長的人越能承受風險。
工作生涯早期應該開始投資多元、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equity index fund),不論股市漲跌持續投資,稱為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 averaging),將資金持續投入指數共同基金(index mutual fund)或指數型基金是很棒的終身投資策略。
強森說,很多人以為只要在關鍵時刻將資金移入或移出市場,就能避開市場衰退,這幾乎不可能做到,或者說,很少人能持續成功做到這點。抵銷下跌趨勢最好的方法,便是選擇全市場共同基金或指數型基金實行平均成本法,例如追蹤S&P 500的基金。
強森說,償還債務很重要,但有可能太專注於還債而影響其他投資,例如參與雇主贊助的退休計畫,如果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到公司提供配比(match)的401(k)計畫內,基本上是拒絕免費的錢。「凡事適可而止」這句話也適用於償還房貸和其他債務。不優先進行穩健、聰明又持之以恆的投資策略往錯誤的方向發展。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