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停用好市多會員後反而更省錢。 (報系資料照)
好市多(Costco)以「量大又便宜」著稱,然而也因為其商品份量過多,容易造成過度消費的疑慮。美國一名華人網友「陸行鯊鯊」近日在小紅書分享自己停掉Costco會員後的生活體驗,貼出在Aldi超市購物的照片與收據,總金額僅35.88美元。她表示,原本每月在Costco大量囤貨,如今改買Aldi的季節新品與日常雜貨,發現不僅省錢、商品品質也不差,「買菜再也沒超過40美元」。
這位網友指出,自己過去因距離與習慣常在Costco采購,但家裡囤積的零食多到就算開了也吃不完,續會費反而變成浪費。停掉會員後,她意外發現Aldi與Trader Joe's的商品種類相似,甚至配料表幾乎一致,但價格更親民、門市距離更近。她笑稱:「如果不是因為Aldi的奇特季節限定商品和貓玩具,可能會更省。」
她也提到,Aldi近來推出許多超值特惠與清倉活動,常有原價50美元的烤箱只賣3美元、1折出清的「神級好貨」。此外,下周還將開賣50美元攪拌機,再次掀起討論熱潮。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共鳴,稱「Aldi真的越逛越上癮」、「食材新鮮、價格實在,比Costco方便多了」。
對比之下,該網友認為Costco肉類與蔬果品質「不如從前」,漲價、異味、甚至保質期內發黴的情況屢見不鮮。她反問:「為何非得相信大賣場品質更好?本地超市或農夫市集的食材往往更新鮮。」她強調,小量購買、即買即吃更符合日常需求,「買回家卻吃不完才是真浪費」。
這篇貼文最後總結,停用Costco並非否定會員制,而是讓自己停止「為折扣而買」的沖動消費。她認為真正的節省不是囤貨,而是理性消費:「該買的買、用得完的再帶回家。」
對此,許多網友認同Costco容易誘發「配貨式」過度消費,留言「只為$5折扣進店,結果花了$275」、「每次轉一圈200元打底」、「大包裝造成小家庭耗不完與浪費」,且有網友稱「菜、水果壞得快」「螃蟹發臭還被說就是那味」。再加上門市遠、人多排隊、油費與時間成本高,性價比被稀釋。
不過也有支持者強調Costco的退貨政策與黑卡回饋(可覆蓋會費)最具黏性;護膚品、家電家具、床墊、維他命、衛生紙、清潔用品、飲料與瓶裝水被點名價格優勢,偶爾加油也方便。不過也有提醒:家電/家具安裝多為第三方、政策縮至90天,翻車案例需自擔。
折衷派做法是「列清單只買剛需」、「一兩月補貨一次」,生鮮改去Trader Joe's、本地超市或農夫市集,Aldi專攻小物與干貨;人口多的家庭維持Costco主力,小家庭則以Aldi/Kroger為日常、Costco當備補點。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