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於加州各地學校準備在2026年7月之前限制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加大(UC)與州大(CSU)一項新研究提出警告,稱全面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弊大於利,而且會加劇學生之間已有的不平等現象。
聖荷西信使報報導,這項新研究總結了現有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研究,是由加大與州大教職員組成的合作團體「神經科學、多元化與學習」(Neuroscience, Diversity and Learning)以及洛杉磯加大的教育智庫「學校轉型中心」共同進行。
信使報指出,州長紐森去年簽署了「無手機學校法」(Phone-Free School Act),但灣區學校對這項法案的立場分歧,有人擔心法案會對學校安全造成影響,並認為提供電腦和無線網路給學生使用的學校禁止學生使用手機是沒有意義的。
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會產生分心、學習障礙、幸福感下降、霸凌和設備成癮等問題,而且年輕人因為衝動控制能力較差、成長期間大腦和行為的變化,使其特別容易受到手機使用的負面影響。
但是,加大和州大合作的研究卻認為,只透過禁令來限制學生使用手機,卻不向教育工作者提供如何執行禁令的指導,或不考慮科技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好處,可能會弊大於利,尤其是對被邊緣化的學生而言。
報告主要作者杜凱西(Kathy Do,音譯)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讓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獲得有關學生手機使用影響的最新訊息,同時幫助學校制定公平、有效的校園手機使用政策。
杜凱西說:「這個問題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答案,我們認為不應該只是一味限制,而是應該幫助年輕人養成平衡的數位習慣。單靠限制並不能教導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如何以負責任和平衡的方式使用手機。」
加大和州大這項研究指出,大部分現有研究都發現,手機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難以專注於學業。數據顯示,年輕人平均每日會收到237條來自手機應用程式的訊息,其中四分之一是在上課期間收到的。盡管在無手機教室裡上課的學生考試成績較好,上課筆記也記得較好,但他們仍然會想盡辦法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
不過,研究也強調了學生使用手機的正面影響,例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時事、發現新資訊、學習如何面對壓力、探索自我和建立獨立性。此外,使用手機還可幫助有健康或學習問題的學生學習,並幫助他們與照護者和同儕保持社交聯繫。
研究顯示,為了解決人們對學生使用手機的憂慮,截至2025年,美國包括加州已有42州通過限制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法律或建議,其中18州已開始實施校園全面禁用手機,7州開始實施上課時間禁用手機。
研究人員比較了美國各州的校園手機禁令和限制,指出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領導人在實施這些措施時面對的共同挑戰。
他們發現,允許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學習的低限制性措施,支持了學生使用手機可減輕焦慮的觀點,但是不同班級的政策往往有差異,除了難以執行,也可能使學生在上課空檔過度使用手機;限制較高的措施,例如將手機集中鎖起保管,雖然可以減少干擾、提高學生上課注意力,卻讓家長有安全隱憂,擔心在必要時無法聯絡到需要醫療或學習協助的子女。
研究報告表示,學校領導人必須在學生使用手機的好處和壞處之間取得平衡,並強調學生仍處於培養數位習慣的階段,需要成人的指導,以促進而非影響其健康與福祉的方式練習使用手機。

研究人員認為,學校領導人必須在學生使用手機的好處和壞處之間取得平衡。(美聯社)
加大和州大共同進行的研究表示,全面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弊大於利。(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