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於12日發布的研究指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珊瑚礁成為地球上第一種跨越「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生態系統,白化傷害恐怕無法彌補,面臨長期衰退。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全球各地的珊瑚礁近幾年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大規模白化事件頻傳,指標性的水下景觀因此褪色,珊瑚蟲衰亡。
英國氣候科學家1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珊瑚礁是地球上第一個跨越氣候「臨界點」的環境系統,堪稱「空前危機」。這份報告由電商龍頭亞馬遜老闆貝佐斯資助,納入23國87個機構的160名科學家做出的貢獻。
艾克斯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Global Systems Institute)的研究員發布第二份「全球臨界點」(Global Tipping Points)報告,該報告寫道:「臨界點代表地球氣候系統的關鍵門檻,在此臨界點上,即使是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嚴重、不可逆的後果。」
研究員史密斯(Steve Smith)表示,臨界點指的是物種「自行驅動且加速的改變」,面臨無法避免的嚴重衰退。
全世界的珊瑚礁是四分之一海洋物種的棲息地,但被視為全球暖化下最脆弱的系統。報告指出,除非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盡快下降至高於工業化前1.2℃,否則無法保存足夠數量的暖水珊瑚礁。
聯合國11月將在巴西貝倫(Belém)舉辦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貝倫是亞馬遜雨林城市,該市本身就是瀕臨氣候緊急狀態的主要全球生態系代表。
艾克斯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2022年首度發布第一版「全球臨界點」報告,如今選在COP30前夕發布第二版;該研究所所長連頓(Tim Lenton)表示,希望最新的研究結果能被列入COP30議程。
連頓表示,「我們正迅速接近地球系統的多個臨界點,這些臨界點可能改變我們的世界,對人類和自然造成毀滅性後果,我們呼籲COP30的與會領袖和全球各國的議員即刻採取行動。」
聯合國指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報告則表示,2024年的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的均溫高出約1.4℃。

墨西哥灣「花園海岸海洋保護區」白化的珊瑚。(美聯社)
太平洋西南部島國萬那杜的哈萬納灣原本生氣勃勃的珊瑚礁,因一再出現天災而化成珊瑚墳場。(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