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招聘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軟體工程師的廣告在華人社群平台引起熱議。招聘要求中明確表示要求應聘者具有自閉症(Autism)、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閱讀障礙(Dyslexia)或其他類似症狀的診斷。支持者認為這些人才擁有與眾不同的思考模式與專長,已成為一些企業提升創新力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
事實上科技巨頭微軟自2015年就開展開展「神經多樣性計畫(Neurodiversity Program)」,設立替代進入途徑(alternative 「front door」),讓不同認知處理方式的求職者有機會展現實力,並提供量身支援。整個篩選與錄用標準保持一致,但面試與評估方式更具彈性。
戴爾公司(Dell Technologies)也有相關計畫,提供實習與全職機會,面試採技能導向、並提供面試準備工坊與職場輔導,幫助神經多樣性者順利融入職場。SAP公司則強調,神經多樣性計畫從招聘、入職到內部管理,都進行多處調整,包括傳訊方式與支援安排,確保新人能順利參與工作並發揮其專長。
微軟的「神經多樣性計畫」頁面就有分享其員工Cecilia Fang的成功實例。她在成長過程中常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而難以專注,直到疫情封鎖期自我反思後獲得正式診斷,她才真正理解並接納自己。Fang選擇向主管公開病情,並獲得高度支持。如今,她在微軟擔任「現代工作與安全專員」,服務中小企業客戶,專注協助企業打造混合辦公環境。她坦言,科技產業的快速變化與高能量,正好契合她「多線思考、精力充沛」的特質,讓她把 ADHD轉化為專業優勢。
神
經多樣性人士被認為擁有與眾不同的思考模式與專長。示意圖 ( Pexels)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