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重視體態及養生,不少人認為應盡量避免攝取澱粉,尤其癌症病患,坊間多流傳飲食應著重蛋白質,澱粉恐導致癌症擴散等說法。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黃書宜說,這類說法並不正確,民眾日常飲食,或癌友治療過程,經常忽略澱粉角色,這可能會影響身體修復及免疫功能,甚至干擾內分泌,造成情緒不穩、代謝失衡等壞處。
「民眾不該把澱粉視為敵人。」黃書宜建議,比起完全不攝取澱粉,民眾不妨選擇「非精緻澱粉」,如南瓜、鷹嘴、地瓜、糙米等選項,都是優質澱粉來源,這些食物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植化素與維生素,只是口感較為粗糙,對治療中癌症病友或高齡長者來說較不友善,此時建議可以利用調理機,把質地較硬的非精緻點粉打成細滑口感,方便癌友與長者入口。
黃書宜說,一般俗稱澱粉,在營養分類上正式名稱為「全穀雜糧類」,營養素分解成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三大類,作為熱量供給身體運作,而全穀雜糧類主要功能為提供醣類,為人體最直接、最有效率利用的能量來源,建議癌症患者及一般民眾,醣類攝取應佔總熱量45%至55%,若攝取不足,身體會「把蛋白質拿來當能量」,不僅影響免疫功能,還會干擾內分泌,造成情緒不穩等問題。
黃書宜推薦一道「秋日能量濃湯」,作法是先在鍋中加入橄欖油,後放入洋蔥與蒜頭炒香備用,接著將南瓜塊、毛豆仁、鷹嘴豆以電鍋蒸熟後,連同腰果及熱水一起放入調理機,打至細滑濃稠,最後加入鹽及黑糊椒調味即可。這道料理含有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且有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以堅果作為油脂來源,比傳統奶油更健康,還能補充身體中的「鎂」成分。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