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學生8日向麻州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賓州大學等32所精英學府違反「反壟斷法」,合謀利用「提前錄取」抬高學費並減少競爭。原告要求禁止使用具約束力的提前錄取計畫,尋求法院允許2021年以來的提前錄取學生有資格加入集體訴訟,並要求各大學為超收學費提出賠償。
各大學提前錄取(early decision admissions)作法行之有年;它允許學生在正常錄取期限截止前申請入學,學生被錄取機率增加,但得承諾若獲大學錄取就必須入學;問題是,被決定錄取時,學生往往還不知道校方會提供多少經濟援助;提前錄取計畫具約束力,不允許學生繼續接受或比較他校錄取通知。
原告聲稱,這種作法讓學生處於不利地位,也讓被告大學維持高昂學費。校方知道他校沒得競爭,就沒有動機為提前決定的申請者提供慷慨經濟援助,各校透過這種「合謀」減少價格競爭,違反「反壟斷法」。
全國數百所大學院校都實施提前錄取制,但此訴訟只針對32所競爭激烈的學校,其他被告還包括協助共享提前錄取資訊的高等教育融資聯盟(COFHE)、大學申請平台Common Application和Scoir。
專家認為,此案觸及令高等教育貧富不均加劇的關鍵作法:「提前錄取」讓富裕學生享有優勢,可以承諾入學且不必擔心費用;大學可以鎖定有能力付更高學費的學生,收入更早落袋。
原告律師之一布朗 (Benjamin D. Brown)表示,「這不是個公平的制度。」起訴書指出,原告學生表示,校方提供的提前錄取通知書是具約束力的協議,他們以為被錄取就有義務入學,其實這些承諾並不具法律強制力;無力負擔費用的學生可以反悔,學校卻很少表明這一點。
目前,私立大學院校平均學費接近6萬3000元。多數被告大學拒絕置評;布朗大學和威廉斯學院表示,該訴訟毫無根據,學校將到庭辯護。
教改倡議團體Education Reform Now發現,截至2022年,84所精英學府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是透過提前錄取方式入學,其中55校近年比例更高。
賓州大學。(美聯社)
杜克大學。(美聯社)
哥倫比亞大學(圖)等32所精英私立大學被四名學生提告違反「反壟斷法」,合謀利用「提前錄取」抬高學費並減少競爭。(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