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房地產交易日益仰賴線上流程,雖帶來便利,卻也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FBI數據顯示,偽造電子郵件冒充產權公司、銀行或其他交易相關單位的詐騙案件激增,損失金額從2015年的不到900萬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4.46億美元。去年,CNBC報導一位矽谷高階主管因收到假冒房貸經紀人的電子郵件,誤將近40萬美元頭期款匯入詐騙集團帳戶。
詐騙手法不僅限於假郵件,更包括利用人工智慧與造假文件,甚至偽造線上公證印章,欺詐取得房產產權。根據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發布的2025年調查,全美63%的房地產專業人士表示,過去一年在其市場中曾遇到產權詐騙案例。這類詐騙,亦稱為「房契盜竊」,指的是不法分子透過偽造身分與文件,向縣政府登記過戶或私自出售他人房產。
詐騙案件以市中心與郊區為主,且多針對空地或非自住房產。加州近年即出現多起「空地詐騙」事件,迫使官方發出警示,提醒業者留意冒充業主出售不屬於自己的房產。
常見詐騙手法與預防建議:
詐騙集團會先透過網路釣魚軟體入侵受害者的電子郵件,取得交易資訊,再偽裝成房地產或貸款相關人員,於成交前突然更改匯款指示,要求將款項匯至指定帳戶–實為詐騙者設立的假帳戶。
為避免上當,Rocket Mortgage 建議:
•親自與貸款機構或房仲確認交易細節與匯款資訊;
•若收到最後一刻的變更通知,務必撥打已知可信的電話號碼確認;
•避免在電子郵件中詳細討論匯款流程,以防資訊外洩。
此類騙局多針對無貸款、無抵押的房產,特別是空地或非業主自住型房產。詐騙者假扮業主,聯繫房仲將房產掛牌出售,並以低價與異常快速的託管安排吸引買家。
這些假賣方常宣稱身在外地,無法親自簽約,並堅持使用自己的公證人與付款帳戶。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指出,這些詐騙案通常在過戶完成後才被揭發,老年人與外國業主特別容易成為目標,因為目前並無自動通知業主的系統。
這類詐騙事前警訊包括:
•要求快速成交與現金支付;
•拒絕在房產上張貼「待售」標誌;
•強調價格低於市場行情;
•不願親自見面;
•僅願意透過線上或電子公證處理文件。
若懷疑遭遇房地產詐騙,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向FBI網路犯罪申訴中心報案,並通知當地警方;
2.聯繫縣政府記錄員與產權保險公司,要求註記可疑交易;
3.設定信用凍結與詐騙警示,以防後續身份盜用。
有些地方可善用當地政府資源。例如,北加州聖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檢察官辦公室已成立專責房地產詐騙部門,受理書面申訴與證據文件,協助蒐證與起訴詐騙者。聖馬刁縣(San Mateo)建議居民,每4至6個月檢查信用報告,並定期查閱線上登記紀錄(授予人/受讓人索引),以確認房產是否被不當轉讓。
房地產交易日益仰賴線上流程,雖帶來便利,卻也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取自pexels)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