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很多餐廳的菜單會以市價標示,方便根據成本變化調整價格,顧客點餐前應多加留意。牛排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取材自unsplash.com@Paras Kapoor)到餐廳用餐時,要看清楚菜單上的寫的字,不然可能無意間當冤大頭。三名女子近期到餐廳用餐,因為沒注意菜單上寫的「MKT」,結帳時發現金額比預期高出許多。女子將收到帳單當下的反應拍成短片上傳到社群網站,短片超過2千萬次觀看,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名為梅諾德(Menold)的網紅在Instagram上傳她與親戚到北卡羅來納州餐廳用餐的短片,帳單上包含兩份牛排,每份52元,和10元的兒童烤起司三明治,以及28元的嫩甘藍凱薩沙拉,加上3%的信用卡附加費與消費稅,總金額為159.14元。梅諾德說,她看菜單時以為每份牛排只要20元左右,很確定是自己看錯了,因為她們是一個大家庭,很少到高檔餐廳用餐。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食物經濟學家奧特加(David Ortega)說,MKT代表市價,MKT與MP通常是菜單上標註餐點價格的標準方式。這表示商品成本會根據當前的供給與需求狀況而改變,並非固定價格,更常用於批發價格經常波動的商品,例如新鮮海鮮、優質肉切片或季節性食材。
奧特加說,這種標價方式提供餐廳調整成本變動餐點的彈性。與其經常重印菜單,不如列出市價,並根據成本調整價格。這代表當次消費與下次消費,顧客最終支付的價錢可能不同,依該產品在市場上的變動而定。另一種菜單常見標價是「季節性價格」,特別是根據產地不同,有季節差異的生蠔或龍蝦。
科爾尼消費者機構(Kearney Consumer Institute)領導人湯瑪斯(Katie Thomas)說,市價受到供給、需求、季節性與其他因素影響,尤其是批發價每天變動的商品,例如海鮮或牛排。餐廳採用市價以便根據即時成本調整價格,維持獲利。奧特加說,海洋溫度起伏可能減少龍蝦數量,導致價格上漲。至於牛肉,乾旱與牛群減少已經使供給吃緊,導致成本飆升。對特定商品的需求增加,例如夏季有較多龍蝦需求,也可能使價格上升。
湯瑪斯說,雖然關稅正影響各種產品的價格,但關稅與全球經濟壓力已導致食物價格的波動性增加。新的關稅、供應鏈干擾、勞動成本,甚至氣候相關的因素,都會導致食材價格出現無法預期的波動,讓菜單上以市價標註的餐點價格變化更大。奧特加說,當進口食品或食材的關稅越高,餐廳的成本也會增加,其他挑戰,如勞動力短缺、投入成本增加,和極端氣候都會影響價格。
湯瑪斯說,顧客應該在點餐前,詢問市價餐點目前的價格。雖然標示市價讓餐廳能提供新鮮、高級的餐點,但用餐者不應該假設餐點價格實惠;有時候這些餐點的實際價格比菜單的平均價格高出許多。奧特加說,如果看到上面寫著MKT或MP,進一步詢問服務生很正常且合理,這樣才能避免收到令人意外的帳單;有時若供應量充足,或許還能獲得優惠。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