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與永續生活觀念普及,灣區各城市的社區菜園(Community Garden)日益受到居民青睞。許多城市在公園、學校旁或閒置土地上規劃小型菜圃,供市民以低廉租金種植蔬菜、香草與花卉。
據KQED報導,僅僅舊金山市就有42處社區花園,遍佈城市各個社區。而東灣、半島和南灣的大多數城市都有一處或多處社區花園。
然而,需求大幅超過供給,不少社區菜園名單早已「一位難求」,候補名單甚至長達數年。有居民表示,聖荷西的社區菜園候補名單上的第一位已經排隊十幾年了。KQED還建議居民不要將目光只鎖定在城市提供的社區菜園,當地非營利機構、教堂、大學甚至社區學院通常也都有自己的菜園對公眾開放。
有南灣居民表示,社區菜園大多要求有機種植,不能使用化肥農藥,產出有限。但核桃溪市居民趙太太則認為:「在自己的小園地裡種菜,既能吃得安心,又能放鬆心情。」她說,自家院子比較小光照時間也很短。去年經過兩年候補終於在社區菜園擁有自己的菜圃,最近已經在小小菜地上中出番茄、黃瓜、辣椒、豆角等多種蔬菜,「非常有成就感。」
不少社區菜園還成為居民交流的「微型社交平台」。有園地自發成立微信群、臉書社團,定期交換收成、分享種植心得,甚至舉辦園圃比賽和義賣活動。巴洛阿圖的志工李先生說:「這裡不只是種菜,也是鄰裡交流的橋樑,」
科技業者呂小姐表示,父母來美之後,受限於英文能力和害羞的個性,感到非常孤獨。但發現社區菜園這片樂土之後,骨子裡的種菜基因大放異彩。每天都步行或坐公交去社區菜園種菜種花,還開始使用手機上的翻譯軟件和其他熱愛園藝的人交流。
目前,灣區許多城市也鼓勵居民嘗試「陽台農園」或在後院搭建迷你高架菜床,減少對公共菜園的依賴。但對不少居民而言,能在社區菜園擁有一片共同耕耘的土地,仍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幸福。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