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電動車、充電樁增加,新型態的火災成為消防救災課題。消防局今天提醒電動車車主,發生電動車事故時,應遠離車體並在上風處避難,因鋰電池若自燃可能產生有毒氣體,同時要避免站在車頭處,因電動車沒有引擎聲,發生暴衝情形更難預測。
消防局表示,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電動車成為民眾交通工具新選擇,充電樁停車位也日益普及。為了守護民眾安全,基隆市政府交通處、消防局和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營運業者,25日舉辦立體停車場電動車消防救災演練,讓消防人員及停車場管理人員了解搶救過程,確保災害來臨時能迅速應變。
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2021年啟用,設有349個小型車停車位,其中18個是電動車充電專用車位。演練設定情境是電動車在充電時起火後,利用油盤模擬熱源,透過自動化科技設備,啟動火災自動偵測、人員通報疏散及細水霧滅火啟動灑水。
停管人員在消防人員抵達前,也可用防火毯覆蓋火源,阻止火勢擴大。消防人員到場後,搭配熱顯像儀搜索高溫處所,並布署泡沫水線搶救,持續射水降溫,直到完全撲滅火勢。
消防局說,地下停車場屬密閉空間,發生火災容易蓄積高溫、濃煙不易排出及延燒鄰近車輛,火災救援更具挑戰性。電動車起火初期,如果處置得宜可以快速滅火,如果讓火勢蔓延開來,過去經驗常會延燒4到7小時,需要耗費大量水量才能滅火。
消防局提醒民眾,發生電動車事故時要記住四大關鍵步驟,首先應遠離車體並選擇上風處避難,因鋰電池熱失控起火自燃,可能產生有毒氣體。其次是避免站在車頭處以防暴衝,因為電動車沒有引擎聲,暴衝情形難以預測。第三是避免觸碰車體避免觸電,田為電動車零組件可能受損產生漏電情形,最後是要速撥「119」,防止火災擴大。
基隆市消防局長游家懿表示,電動車是世界趨勢,但也衍生出新型態的火災應變挑戰,希望藉由搶救演練,和相關單位合作提升電動車火災的應變作戰能力,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基隆市交通處和消防局舉辦立體停車場電動車消防救災演練,希望有助消防人員及停車場管理人員了解搶救過程,確保災害來臨時能迅速應變。圖/消防局提供
基隆市交通處和消防局舉辦立體停車場電動車消防救災演練,希望有助消防人員及停車場管理人員了解搶救過程,確保災害來臨時能迅速應變。圖/消防局提供
基隆市交通處和消防局舉辦立體停車場電動車消防救災演練,希望有助消防人員及停車場管理人員了解搶救過程,確保災害來臨時能迅速應變。圖/消防局提供
基隆市交通處和消防局舉辦立體停車場電動車消防救災演練,希望有助消防人員及停車場管理人員了解搶救過程,確保災害來臨時能迅速應變。圖/消防局提供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