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加州科技公司工程師龔晨光(Chenguang Gong,音譯)22日在聯邦法院承認竊取美國國防機密技術,包括偵測核彈發射、追蹤彈道與高超音速飛彈、以及讓美軍戰機躲避紅外線導引飛彈的高端感測器設計。
美國司法部(DOJ)指出,龔晨光現年59歲,居住在北加聖荷西(San Jose),擁有中美雙重國籍。他承認一項竊取商業機密罪,目前以175萬美元保釋候審。聯邦地方法官John F. Walter已排定9月29日進行量刑,屆時龔晨光可能面臨最高10年刑期。
檢方指出,龔晨光在2023年初,加入一家位於洛杉磯的軍工研發公司,負責設計與測試紅外線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安裝在太空系統,用來偵測敵方飛彈,或協助美軍戰機辨識並干擾熱追蹤導彈。這些技術對國防安全至關重要。
龔晨光在該公司任職不到一個月,就申請離職,並從工作電腦中超過3600份機密文件下載到個人硬碟。後來調查人員在他位千橡市的暫住處,查獲部分檔案。當中不少文件被標示為「機密」、「僅供官方使用」或「受出口管制」,顯示這些資料屬公司最敏感技術,估值高達數億美元。
更令人震驚的是,龔晨光在還未離職前,就已接受該公司主要競爭對手聘雇,卻仍持續下載資料。這些被盜檔案涵蓋許多尚未公開的技術,如下一代紅外線感測器、低可見度追蹤技術,以及特殊的冷卻裝置設計。
此外,聯邦調查發現,龔晨光早在2014年起,就多次申請中國政府的「千人計畫」,該計畫被指吸引具高端技術背景的專才回中國協助發展軍工與科技。他在不同申請中,提議研發具有軍用潛力的技術,還曾發送商業提案給中國高科技研究單位,並親自赴中國爭取資金。
檢方表示,在一封2019年的中文電郵中,龔晨光坦言「因為在美國軍工企業工作,我是冒險參與中國計畫」,但他仍希望「為中國的高端軍用晶片做些貢獻。」
目前估計,龔晨光的行為對受害公司造成超過350萬美元的潛在損失。這起案件由聯邦調查局(FBI)、國務院與國土安全部合作偵辦,檢方強調將依法追究其責任,嚴防美國高科技軍事機密外洩。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