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將一張不屬於自己的支票存入帳戶時,該怎麼辦?資深會計師張青提醒,不論支票來自國稅局(IRS)、其他政府機構,或因姓名相同、資料錯誤導致誤寄,只要金額來源可疑、身分資訊對不上,收款人都應立即暫停動作,查明真相,切勿輕率存入或動用,否則後果恐怕遠超預期。
張青表示,錯收支票雖然並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後果輕則需退款,重則可能涉及不當得利、民事索賠,甚至刑事責任。他以近期兩起華人案例為例,詳細說明可能產生的法律與財務風險。第一起案例為南加華人Linda的遭遇。她在今年年初收到一張來自國稅局、金額為1400美元的退稅支票,雖然當時不清楚原因,仍將其存入並花用。不料,7月初收到IRS來信,說明這筆款項涉及系統錯誤,須盡快退還。
張青指出,這筆錢原本是針對2021年未申請紓困退稅的納稅人補發的退稅。根據國稅局今年初公告,約有100萬名符合資格的納稅人因遺漏申請而被補發最多1400美元。然而,在資料比對與發送過程中也會出現誤發、重複發放及身分混淆等問題。若IRS確認退稅錯誤,會寄出正式通知,要求退還。若未於期限內歸還,不僅將產生利息與罰金,未來的退稅金額也可能被直接扣抵,或進入第三方催繳流程。
第二個案例中,一位華人男子收到一張署有自己名字的支票,雖然心知可能不屬於自己,但仍將其存入帳戶。不久後,真正的支票擁有者、一位同名男子找上門要求歸還。最終對方雖選擇原諒,未追究法律責任,但過程一波三折。
「這種做法雖沒有立即觸法,但在道德上明顯不妥,法律上也處於灰色地帶。」張青分析,即使收款人沒有詐騙意圖,只要對方決定追究,便可能構成不當得利,甚至招致民事索賠或刑事調查。
他強調,「如果你收到一筆錢,你不確定是不是屬於自己的,那就應該視為不是,千萬不要動。不論是哪個機構寄出款項,背後都有完整紀錄,錯誤最終都會被追查出來。」
張青建議民眾,一旦收到來歷不明的政府支票或退款,應採以下四項原則處理:不要輕易存入帳戶,更不要花用;立即聯繫會計師或相關機構查證金額與來源;若已存入帳戶,務必保留所有交易與溝通紀錄;一旦確認為錯發款項,應主動退還,並附說明信件與身分資訊。
他也提醒,若錯收支票後收到正式通知仍未依規定處理,IRS或其他機關將有權啟動追討程序,不僅會產生罰金與利息,更可能影響未來報稅、信貸、移民或出入境紀錄。「你可能一時僥倖過關,但留下的紀錄,會變成日後的大麻煩。」張青說,「這些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是你的,就不該動它。若有疑問,請立刻諮詢專業人士,避免日後後悔莫及。」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