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生活的華人分享東西岸生活不同之處。圖為紐約舉辦的弗列茲藝術博覽會。(新華社)美國幅員廣闊,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一位曾在紐約與矽谷生活的華人網友,近日在小紅書發文分享兩地華人文化的深刻差異,指出即使同樣拚搏、同樣努力,但紐約與矽谷的華人「活在兩個平行宇宙」。從生活方式、職涯選擇到對成功的定義,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生命追求與城市氣質,引發許多旅美華人的共鳴與討論。
根據小紅書網友「喝露水的Tina」觀察,紐約的華人多樣而雜,有投資銀行從業者,也有從事藝術、音樂與獨立出版的自由職業者。他們關注「我是誰」多於「別人怎麼看」,即使生活艱難、住不起電梯公寓,也堅持美感與自我表達。她形容,紐約華人「左手藝術,右手生存」,即使在法拉盛擺攤的奶茶阿姨,也可能談起童年寫詩的經歷。這種帶有邊緣感卻不失風格的生存美學,是紐約華人的獨特標誌。
反觀矽谷,則是高效、自律與精準規劃的代名詞。Tina指出,灣區華人常將生活安排如Excel表格般精細,聚會話題圍繞AI趨勢、職涯動向與產業動態,少有個人情感探討。家庭結構也極為一致,多在35歲前完成婚育、購屋,孩子從小參加程式營、模擬創業。她形容,矽谷人的飲食是功能性行為,居家風格則介於Costco與Apple Store之間,講求效率至上。
在美生活的華人分享東西岸生活不同之處。圖為加州一名男子正在使用筆電。(路透)文章最後指出,紐約與矽谷一個追問「我是誰」,一個則在意「我能做到什麼」。她舉例,在紐約與Uber司機聊天,對方可能正在創作半自傳小說;在矽谷,司機則可能是正在籌備公司出售的創業者。這種東西岸之間的文化落差,也讓她思考:除了計算「值不值得」,有時也要問問自己「喜不喜歡」。
不少網友對Tina所提矽谷華人生活模式深表認同,留言如「空心人太準了」、「唯一關心的是職級、股價與升學」,批評當地社群將效率、規劃與成功過度理性化,缺乏內在情感或精神追求。有網友以「矽谷像北京海淀」形容其高度內卷,指出生活節奏單一、社交話題侷限,讓人如在「流水線上過日子」。也有人感慨「這不是生活,而是精準執行的公式」。
相較之下,紐約的生活樣貌被多位留言者視為「有趣的靈魂聚集地」,指出即使物質條件有限,也能展現獨特的品味與文化深度。有網友說「紐約的氛圍真的很吸引人」、「不是灣區能比的」,也有人指出「紐約像上海,講究生活;灣區像深圳,著重搞錢」。雖有留言提到紐約的現實缺點,如高房租與城市環境,但多數仍認為那裡保留了某種人文溫度與探索空間,是「適合問自己喜不喜歡的地方」。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