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向老鼠開戰永不停歇;被視為邪惡的鼠輩深深潛入紐約市民的心靈。但導遊蘇珊‧萊茲曼(Suzanne Reisman)最近挺身而出,帶人步行領略「紐約市垃圾與老鼠」(Garbage & Rats in NYC),教育大眾另減少驚恐,行程4月展開以來,外地旅客及本地市民都搶著參加。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萊茲曼戴上絨毛、假的老鼠耳朵,帶領遊客走經紐約市一些老鼠最猖獗的地點,同時講解一些老鼠習性、讓人作嘔的事實;例如她最近帶一群入迷的旅客去逛老鼠景點,熱情地指出,「老鼠喜歡狗屎,找出其中沒消化的粗粒」,她知道狗屎叫人噁心,只是現在她每次經過狗屎,不免都會想起,「喔,這可是老鼠的點心呢」。
萊茲曼表示,目前大家對參觀老鼠的行程很有興趣,每人要出40元的導遊費。她談到自己兩次導遊都團員爆滿;最近一次還與社區年度健行「珍的散步」(Jane』s Walk)撞期,本來不敢保證人們願意在下雨的周日夜裡出來,沒想到大家還是現身了。
有一次走經曼哈頓區南部兩小時的旅程裡,團客聽到雖名為挪威鼠但實源自亞洲的老鼠,是怎樣在1700年代末尾搭乘赫斯傭兵的船隻抵達美國。鼠輩很快就找到名副其實的垃圾島;當時根本沒有廢棄物管理政策,就放任居民把動物屍體、排洩物等丟到街上,甚至東河裡。
萊茲曼說,老鼠們離開船隻,遊目四顧然後想著,「我們終於找到寶地了」,真是超級快樂,自此成為紐約客,很成功的紐約移民群,跟其他群體一樣。此後老鼠與垃圾就結下不解之緣。
萊茲曼表示,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市清潔隊罷工之後,紐約市並未返回用容器裝垃圾,結果便是替老鼠造出無數繁衍倍增的好機會。
團客們也聽到很多嚇人的細碎事實,例如老鼠是怎樣一天性愛20回,因此鼠患才那麼猖獗;另外還造訪瓦特街(Water Street)運動場以前地點,1800年代,愛爾蘭幫派老大伯恩斯(Kit Burns)在那裡辦梗犬惡鬥老鼠,旁觀者大筆下注。
萊茲曼目前已由20年在非營利機構的工作離職,全職當起老鼠導遊,她表示,談論這些故事,分享、聆聽他人經驗,真是快樂得不得了。
人們怎會爭著來看一般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老鼠呢?出生在紐約市、現居波士頓的穆瑞(Caroline Murray)表示,自己帶十幾歲的兒子們前來,是想感受一下本質更生猛的紐約,而非時報廣場那種觀光勝地。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