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我降落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国际机场。入住凯悦酒店,站在22层落地窗前,看窗外草坪间隔的八条车道,远处连绵群山,山坡上千家万户被云雾笼罩,若隐若现,如海市蜃楼,这就是拥有800万人口的波哥大。
说起哥伦比亚人们总是联想到毒品泛滥,哥伦比亚的毒品兴旺于上世纪70年代,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人藉天时地利人和,在极易生长古柯叶的安第斯山区大量种植毒品,一是这里的人民自古有咀嚼古柯叶的习俗,二是经济效益高(是农作物的十倍收益),三是地处南美北部,比邻巴拿马运河,方便向北美走私贩毒。
90年代哥国政府开始有所作为,击毙大毒枭埃斯科巴,从此贩毒走入地下。近年来哥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渐显太平盛世。据说如今哥国的游击队起义军开始涉足贩毒,政府面临更艰巨挑战。
到波哥大一定要参观国家博物馆,无论你是否喜欢博物馆,因为它是美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其外表像教堂般的这座建筑始建于1823年,最初用作监狱,博物馆藏品2万多件,轮流展出,分为四部分:考古、人种学、艺术和历史。
坐缆车到海拔3000多米的蒙塞拉特Monserrate山顶,俯瞰波哥大全城景色和看日落。山上的白色教堂是朝圣者的圣地,曾经三次重建。我在山顶落日时拍摄的照片,被朋友们赞为魔幻。浓云滚滚,金光闪烁,雾锁全城,花黄树绿,色彩变幻,美轮美奂。
距波哥大市中心两小时车程的锡帕基拉小镇,有一座地下盐教堂,被当地人称作「世界第八奇观」,虽为夸张,但的确值得一往。这座利用废弃盐矿改建的地下教堂,深达近200米,矿工们数百年在此开采岩盐,每次下去后为平安祈祷,经年累月,他们将开采过的岩洞改建成简易教堂,随着岁月推移,地下教堂愈来愈多。
我们沿着五彩缤纷的斜坡隧道,缓缓走下盐石筑成的地下城。隧道一侧是一个个十字架教堂,朝拜者依次跪拜。另一侧岩壁上是对耶稣受难的描述,背着十字架的耶稣与我们一路前行,直至第14站。这时右侧的盐洞已高大宽阔无比,变成可容纳3000人做礼拜的大教堂。突然音乐响起,大教堂正前方由盐岩筑成的十字架处变成大萤幕,开始了沉浸式图像表演,音响与图像品质俱佳,我自问,这是地下200米处吗?这难道不是宗教信仰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吗?
昏暗微光中的14站苦路全然不在,眼前的矿洞灯火灿烂,犹如一座地下不夜城,吃喝玩乐俱全,电影院、咖啡店、商店和餐饮店一应俱全。工人们还在辛勤扩建,假以时日,不知这里会变成何样?
喜欢艺术的人一定要去波特罗博物馆,费尔南多·波特罗是哥伦比亚最着名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与雕塑与众不同,别树一帜。其主要标志就是「肥胖」,肥胖的老百姓、肥胖的总统夫人、肥胖的马和肥胖的蒙娜丽莎,他故意颠覆正常比例,画了许多比例失调的人物、动物和物体,但却不失美感。我对他的哲理颇有同感:「丰满不是胖,是感官的庆典」、「我的世界没有瘦子,因为现实已经足够骨感」。他的作品不应被误解为单纯追求肥胖,其实他的夸张手法是为了表达体积感、形式感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他创造性地将西方名画与南美文化巧妙融和。
对自然风光情有独钟的人,必须光临佩雷拉地区的科科拉山谷Cocora Valley。那里成长着高大挺拔的蜡棕榈树Wax Palm,它是哥伦比亚的国树,一根光秃笔直细长的树干,只有顶部成长树叶,因树干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蜡质而被命名。这种树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只能在温度湿度合宜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最高长到60米。我们去时烟雨蒙蒙,万物嫩绿,四位帅哥导游带我们游览,先步行下谷底种树,再骑马上高山观景,山谷中树上开满紫花,谷底河水潺潺流淌。骑马登高后,看远山薄雾,看半坡牛羊,看如少女般婷婷玉立的蜡棕榈树,一种宁静致远,世外桃源的幽怡笼罩全身,我坐在草地上不想移动,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中。
哥伦比亚最奇特的美景当属瓜塔佩Guatape,那里有一座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巨石,试想一块单体岩石从2000多米的海底腾空出世,本身就是奇迹。而人类又利用这座奇石上的垂直裂缝敲琢出649节台阶,供游客上到离地220米高的顶端,360度观看风景。巨石周围的人工湖,湖中岛屿星罗棋布,绿松石色的湖水环绕着一座座大小形状不一的岛屿,美若瑶池。1954年第一次有人花了五天时间爬上岩顶,后来为发展旅游修建了Z字型蜿蜒台阶。我在年轻帅哥导游的耐心陪同下,战胜几乎直上直下的649节台阶,爬到岩顶,得以站在一览无遗的观景台上欣赏风光。
登毕岩石,我们坐船游湖,从湖面看巨石,别有另一番风味。再到瓜塔佩小镇看彩色房屋街道,大开眼界。竟然有这么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城镇,每座房、每个窗、每扇门、每家屋顶都大胆用色:宝蓝色、桃红色、黄绿色、紫罗兰色……真乃色不惊人死不休。每个建筑的底部贴着浅浮雕像,以文化、食品、人物和故事为主题。见过色彩缤纷,没见过缤纷得如此不俗不艳不苟且。
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比首都波哥大更具吸引力,被公认为南美洲最具创新性和艺术性的城市。30多年前,麦德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充满毒品与暴力,它是最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的故乡。埃斯科巴一生短暂,充满传奇,着名美剧《毒枭》讲的就是他的故事。这位大毒枭出身贫寒,贩毒杀人,劫持飞机,绑架政商名流亲属,为自己积累了巨大财富,曾被《福布斯》列为全球第七大富豪 。1991年他向政府投诚,住进自己建造的豪华监狱,92年越狱,93年12月2日,在庆生的第二天被警方击毙,走完44年生命旅程,从此麦德林结束贩毒暴乱。
要想了解麦德林,须去涂鸦遍布的13社区Comuna13,那里曾是麦德林最黑暗危险的地方。走进坐落在山坡上的13社区,最先迎接我们的是高水平的街舞表演,然后乘坐电动扶梯登高,从扶梯看到山坡上一栋栋比肩接踵,依山而立的房屋,铁皮屋顶与红色砖墙筑成,虽然简陋窄小,但都干干净净。道路陡峭,扶梯一路相随,对我们这些有一把年龄的人来说,实在给力。沿途到处是画廊,最酷的一幅壁画《鸟与女孩》,以五颜六色遮盖住昔日的弹孔,以少女不同的瞳孔颜色表现喜悦与悲伤,用龟和鸟代表2002年「东方行动」中的坦克和直升机,我由衷地佩服这些南美画家的想像力与创作力。
13区曾是黑帮争夺之地,居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因无生存之道而加入帮派,经常的火并格杀使这里一度变成「死亡之谷」。而今13区已成为游客趋之若鹜之地,2011年修建的全球首部贫民窟电动扶梯,大大方便了游客与当地民众。最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空中缆车Metrocable,自2004年起,将坐落在各个山头的贫民区与地铁系统连接,无论贫富,人们都可以乘空中缆车出行。我们特意试坐一段,缆车跨越山谷,车厢内可乘坐八人,窗明地净,不输任何旅游缆车,且价格合理,人人都可随心所欲乘坐。山坡上住的都是收入低微的老百姓,四通八达的空中缆车解决了这些人上下班和外出交通工具问题,这种公共运输系统已成为社会平等的象征。
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Cartagena被称作加勒比海的明珠,一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古墙环绕古城,圣费利佩巴拉斯城堡被视为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造过的最大堡垒之一。卡塔赫纳大概是哥伦比亚最安全的旅游城市,无论白天黑夜都可在街上放心游逛。马车游览深受欢迎,我们坐在马车上,穿街走巷,教堂、雕塑、广场、鲜花、城墙、商店、老屋、游人从眼前一一闪过,彷佛看了一部卡塔赫纳的纪录片。
13天的哥伦比亚游结束了,这个神奇和充满对比的国度,风光独特,人民善良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寂》的作者马奎斯就诞生在这里。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