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正经历一次悄悄的逆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传统的大学之路,转而投身于科技业。从焊接到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薪资上涨与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这些职业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摆脱技工「又脏又低端」的刻板印象。
同时,人们对大学教育回报率的怀疑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费数十年来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技工职业的吸引力。
根据美国国家学生资讯交换所研究所(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的数据显示,2023年秋季,美国以职业课程为主的社区学院共招生11万2000人,年成长16%,远高于疫情前的3.7%。其中,机械修理、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入学人数更是增加超过11%。这一成长背后,折射出年轻一代对技术技能、就业导向与教育报酬率的关注。
美国当前面临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实。全美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约50万个职缺,预计到2030年这数字可能增加至210万人。
汽车和柴油服务业具有抗经济衰退的特性,技术娴熟的技师始终有市场。(美联社)
可驾驶包机、灭火和进行救援的商业飞行员,已经到全国缺工的程度。(美联社)
而技术工人的薪资也堪比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根据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合格电工的平均年薪已超过63,000美元,经验丰富者可达90,000美元以上,而某些紧缺职业如焊工、电梯技师、水管工,收入甚至远超部分四年制文科专业毕业生。部分高技能人才,如电气工、风电技术员,年薪甚至可超10万美元。
而一些高科技产业的技工,年薪上看24万美元。劳工部数据显示,可驾驶包机、灭火和进行救援的商业飞行员已经到全国缺工的程度,但需求仍不断增加,因此他们的平均年薪为11万3000美元,更有人年薪高达23万9000美元。
另一个供不应求的职业是航空交通管制员,虽然这项工种压力很大,也需要经过特殊训练,但符合资格者平均年薪可达17万9,000美元。
在网路领域,网页开发、平面设计、会编码或程式设计的人才以及特效动画师,不用在大学花费四年时间就有机会获得高薪,年赚约17万美元。
还有一些年薪六位数的工作是很多高中生从来没想过的,例如电梯和手扶梯安装员,平均年薪都超过10万美元。
婴儿潮世代纷纷退休,各行各业人手短缺,雇主把眼光转向高中生。(美联社)
由于技术人才短缺,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尚未毕业的职业高中生。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读费城「法官神父贾吉高中」(Father Judge High School)11年级的17岁学生雷欧斯(Elijah Rios)虽然再过一年才毕业,但已经拿到年薪6万8000美元的就业聘书,他将在一家生产核子、环保等设备的制造商担任装配工,时薪24元,还带薪休假。而他所在高中的电焊班所有24名应届毕业生都已经找到工作,年薪至少5万。
决定为雷欧斯提供就业机会的全球联系(Global Affinity)制造商创办人沃克(Bob Walker)指出:「现在我要找的人,跟在20年前要找的人,已经不一样了。」他说,现在工厂设备非常先进,包括要价170万美元的激光钢铁切割机,需要技术专精人才才能操作。
「华尔街日报」报告指出,在这种变化中,一个新名词悄悄流行开来──「工具带世代」(Toolbelt Generation)。这群以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四年制大学学位,而是选择焊工、电工、水管工、机械师等职业路线,用一技之长换来稳定、体面的收入和实际掌控感。
当然,职业技术教育在美国的重新兴起,背后离不开川普政府政策的倾斜。
早在川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就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将推动技术工人的培养、重振美国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环。他在2017年签署行政命令,启动「扩大学徒制」倡议,并拨款超过2亿美元用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018年,又签署「职业技术教育法案改革法」,进一步简化资助流程,鼓励地方学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
川普总统4月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加强技术工种的职业培训。(美联社)
川普今年再次就任总统以来,继续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振兴制造业。 4月份,他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加强技术工种的职业培训,并专注于培养人工智慧等新兴领域的技术人才。根据白宫发布的概要,该行政令要求美国劳工部、教育部和商务部聚焦新兴行业的就业需求,特别是人工智慧等技术驱动的领域,目标是每年支持超过100万个学徒职位。同时,行政令旨在调整政府资源配置,减少对大学专业职位的过度支持,转而加强电工、机械师、护理助理等技能型工种的培训。这些职位通常需要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学徒经历,但不要求四年制大学学位。
川普在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令时对媒体表示:「这就像一个培训中心,为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服务——提供高薪就业机会。」白宫表示,川普政府希望透过改革「经济效益低下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引导美国年轻人专注于职业准备。
到了5月,川普进一步表示,考虑将顶尖大学的拨款分给全国技校。 「我正在考虑将把30亿美元的拨款从那个‘非常反犹’的哈佛大学中撤出来,拨给全国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这对美国是多棒的投资啊,毕竟(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如此迫切!」川普在自己的社群媒体上宣布。
川普这一系列的举措,其核心反映出一个基本判断:大学并非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职业技能教育应成为与传统学术路径并行的另一种明智选择。
许多美国学生的理想很务实,他们想成为修车师傅、水电工、糕点师。(本报档案照)
事实上,美国正试图借镜的,正是德国早已成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在企业接受实务训练。全国约有60%的青年选择这条路径进入职场,而非传统大学教育。德国政府与产业协会紧密合作,确保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相匹配,使得德国的青年失业率长期低于欧盟平均水平,职业技工也在社会上享有高度尊重。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BISWorld数据显示,全美目前约有7400多所职业技术类院校。若川普30亿美元拨款的提议成真,全美每所职校平均可获约40万美元。位于纽约甘乃迪机场附近的纽约汽车与柴油学院(New York Automotive and Diesel Institute,NYADI)即是可能受益的典型的私人职业技术学校。
成立于1994年的NYADI以培养具备高技能、具备就业能力的汽车、柴油、卡车和碰撞维修技术人才为主。学校设有八个专业方向,学制从一年到两年不等。教学强调实践为本,强调实际操作与行业需求接轨,所有课程均由持有美国国家汽车服务卓越认证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for Automobile Service Excellence)认证的资深教师授课。
该校负责人之一Lisa Chu表示,即使川普的资助无法兑现,但在人工智慧快速发展、大学学费高涨的背景下,职业科技学校的发展有望迎来一个黄金期。她指出,随着交通运输产业朝向混合动力、电动车和智慧系统方向发展,专业且实践导向的培训需求将持续上升香。有鉴于此,该校也将持续更新课程内容,加入先进修理技术、电动车安全规范和厂商技术训练等内容。
另外,「汽车和柴油服务业具有抗经济衰退的特性——无论经济如何波动,技术娴熟的技师始终有市场,」她说。
NYADI采用滚动招生制度,无需申请费,特别适合对汽车电子、交通系统有兴趣的人才,学校不仅招生高中应届毕业生,也接收成人转行。学生毕业后多在修理厂、经销商、运输公司或政府交通机构工作,学校也提供履历辅导、面试训练与雇主招聘会服务。
该校毕业生派克(Kary Parker)在学校组织的雇主招聘会上获得MV交通(MV Transportation)的面试和工作机会,他目前有一个满意的工作,薪水高,待遇好,还有退休金保证。另一位毕业生罗德里格(Daniel Rodriguez)在毕业前开始在柴油公司NDK集团兼职,很快就被提升为经理,而之后又盘点买下该店,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商业业主。他说:「在NYADI上学时获得的技术、知识,以及指导员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支持,使我受益匪浅。」
美国大学学费高昂,但毕业生就业前景黯淡,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检视「读大学是否值得」。(美联社)
职业技术学校的重新振兴,部分原因来自大学学费高昂,但毕业生就业前景黯淡。根据Education Data Initiative的数据,21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平均学费已上涨超过一倍。同时,联邦学生贷款总额已接近1.65兆美元,影响超过4,300万美国人。这些现实压力,促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检视「读大学是否值得」。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Z世代认为,只要掌握一项技能,即使只有高中文凭,也能找到高薪工作。
家住纽约长岛的孟女士谈起儿子的职业选择,万般无奈但又十分理解:虽然他在加州大学所学专业是商科,但他决定毕业后成为一名美发师。
「我送儿子去上了大学,他却妥妥地成了一位美发技工,」孟女士说。虽然儿子有能力找一份在世俗看来「更体面」的工作,但他从小就热爱美发,大学期间更靠这门手艺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赚到了足够的零用钱。
孟女士表示,儿子的目标不仅限于当个优秀的美发师,而是要将学到的商业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希望以后能经营美发沙龙连锁店。所以,她对儿子的选择最终表示无条件的支持。她本身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并不后悔花大笔学费送儿子上大学,而非职业训练学校。她说,大学是个人生经历,体验总是好的,而且大学教育确实对开拓眼界和格局都有所帮助。
像孟女士的儿子一样,美国Z世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个人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技工逐渐走出社会偏见。
年轻人选择焊工、电工、水管工、机械师等职业路线,用一技之长换来稳定、体面的收入。(美联社)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在中美文化对比中也有直觉体现。另一位受访者李女士提到自己在高中时参加中美交流夏令营,惊讶于美国学生的务实理想:他们想成为修车师傅、水电工、糕点师。相较之下,中国学生谈的多是科学家、企业家、外交官等远大目标。这种差异背后,不仅是文化的不同,更是对成功路径的理解迥异——美国部分年轻人从小就明白,靠手艺吃饭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可靠、体面的选择。
另一位家有12岁女儿的华人家长也表示认同。她说,不管是读本科还是读技校,一定要紧跟着时代,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 「即使我女儿将来可以去到比技校更高的地方,她也要学一技之长,因为技不压身。」
护理助理等技能型工种通常需要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学徒经历,但不要求四年制大学学位。(美联社)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