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LA 5电视台报导,每天早上醒来、上班、完成工作任务成了日常。然需思考的是,自己是否一直处在「无声崩裂」(Quiet cracking)状态中而不自知?
所谓「无声崩裂」,是职场新流行语,用来描述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通常与工作满意度、工作负荷、成长机会等因素相关。不同于「无声离职」(Quiet quitting),无声崩裂未必会直接显现于工作表现上,而是幸福感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霍瓦特(Wayne Hochwarter)表示,「我在那些即将大学毕业,以充沛精力和热情投入职业生涯的学生身上看到这种情况。三、五年过去了,他们开始问自己:‘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
不只年轻员工,根据提供企业培训资源的TalentLMS公司一项调查,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历经过无声崩裂,约20%表示自己「经常」处于这种情况。盖洛普(Gallup)2025年一份报告也有类似结果:北美有52%员工对工作「没有投入感」,17%是「主动脱节」(actively disengaged),意味着敬业度下滑。报告指出,这种情况并非单一世代的问题,而是疫情造成的职场动荡有关。霍瓦特说「我认为各层级这种情况都很普遍。」
TalentLMS调查中,不少参与者表示,他们之所以缺乏投入感,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工作保障」,无论是对裁员的忧虑、缺乏成长机会,或担心被人工智慧(AI)取代。霍瓦特认为,这个现象关键原因在于,员工觉得自己对状况毫无掌控力。他说,许多管理阶层往往不擅处理这类问题,以至于陷入员工敬业度的「完美风暴」。
他指出,脱节现象在医疗领域尤其明显,许多护理师感觉自己花在真正护理上的时间愈来愈少,更多时间用于应付文书工作、学习新的病历系统。他推测此情况在教育界也存在,尤其是教师们被要求「教考试重点」,且限制「能教、不能教的内容」。霍瓦特说,「当你的工作内容与人打交道,而你又连十分钟喘息空间都没有,就更容易感到身心俱疲。」
如何改善无声崩裂?盖洛普报告建议,可透过更好的管理训练与辅导改善,但报告也承认,许多管理者本身就是公司里最「崩裂」的员工之一。员工也可能需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方式改变现状,包括找时间恢复情绪,考虑调动部门,甚至找新工作等。「你必需照顾好身心健康,寻找机会恢复精力,对某些事感到兴奋,有时这意味着要改变环境」霍瓦特说。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