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岁男童小虎,因妈妈子癫前症紧急剖腹生产下,怀孕30周又4天就出生,体重仅640公克,不只早产,体重还远低同期胎儿,属于「超低体重早产儿」。历经五个月住院与四次手术总算顺利出院,如今在早产儿回娘家活动已活蹦乱跳,开心观看表演。
台湾马偕儿童医院12日举办「早产儿回娘家」活动,邀请2018至2022年间出生、体重未达2000公克的早产儿家庭返院,共有约50组家庭、150人参与,藉此健康追踪与彼此交流照护经验。马偕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张弘洋提醒,产检期间发现胎儿体重明显偏小,应及早转至具高危险妊娠与新生儿照护能力的医疗院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与预后表现。
马偕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师、早产儿基金会董事长张瑞幸正是小虎主治医师,她说,小虎的妈妈在产检期间就被评估为子癫前症高风险个案,并且出现胎儿体重较轻、单一脐动脉异常等表征。小虎出生周数虽然已进入怀孕后期,但体重仅为同期胎儿1500公克的一半,送入加护病房,陆续接受开放性动脉导管结扎、肠造口、胆汁郁积及肠造口关闭等手术,才顺利出院。
马偕纪念医院妇产科部资深主治医师王有利指出,子癫前症为孕期常见的高风险疾病,常见症状如胎盘血管阻力上升、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营养不良与早产风险升高。好发族群包括第一胎、多胞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以及曾有子癫前症病史的孕妇。
小虎母亲回忆,怀孕后期已知胎儿体重偏小,又遇上全家确诊新冠, 自己在隔离期间突发出血与阵痛,就医时子宫颈已开三指,胎位仍未转正,只能紧急剖腹产。所幸医疗团队给予极大支持与安全感,主治医师每次都会亲自说明病情,儿童外科医师王念陆更在手术前亲手绘解说。
原以为小虎出院时需带氧气返家,未料在住院末期已成功脱离呼吸器,仅带着鼻胃管返家。小虎母亲妈妈说,因为长期仰赖鼻胃管,小虎在吞咽与咀嚼方面需花较多时间学习,对进食兴趣缺缺,目前主要挑战是增加体重。
张瑞幸表示,马偕医院照护体重小于1000公克的早产儿,存活率约达88%,但出院后仍需长期关注神经发展、吞咽进食、呼吸功能、视听觉能力及后续的行为与学习表现,并适时介入治疗。
马偕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资深主治医师林佳莹曾分析「台湾早产儿追踪网络」资料指出,体重偏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500公克)早产儿,不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较高,慢性肺病与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机率也较高。两岁追踪结果显示,这类早产儿在生长与神经发展方面迟缓的风险明显升高,显示胎内生长受限的新生儿需更多关注与照护。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