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愈來愈多的人選擇蔬食,南加一家基金會最近舉辦蔬食宴,20多道健康全蔬料理,讓上百嘉賓大飽口福。華裔義工廚師表示,只要用心製作,蔬食不僅色香味俱全,且營養豐富。更有義工廚師笑稱,已從「無肉不歡」,慢慢轉變成蔬食主義者。
影音來源:記者邵敏
洛杉磯福智基金會上月舉辦中秋慈善音樂會,義工們為近140客人準備餐食,提供全蔬料理,包括生菜脆松、紫菜豆包捲、釀鮮菇、杏鮑菇炒絲瓜、芋頭酥、冰皮月餅等。
其中一道「藜麥彩虹沙拉」十分驚艷,色彩繽紛,口感更是層次豐富。現場品嘗者說︰「酸酸甜甜,多種味道全在一道菜裡,好神奇。」烹飪者林秀美(Conie Lin),已做義工長達14年,她笑稱,這道沙拉是她的創意菜,「我想做一個營養豐富的蔬食沙拉,想加什麼就加什麼,慢慢變成我的招牌菜。」
彩虹沙拉以藜麥為主,搭配蘋果、地瓜、紅椒、黃椒、葡萄乾、綠蔬等十多種天然食材,一道菜兼有紅、黃、綠、紫各種色彩。「菜色好看,吃得也開心。就這道菜,各種營養成分都夠了,吃下去身體舒服,腸胃也輕鬆。」林秀美說,準備這道菜前期最費工,光是切料就需三、四小時,但她樂在其中。
對比台灣、洛杉磯兩地蔬食,林秀美表示,台灣吃蔬人口比例大,取材方便;但在洛杉磯,疫情導致很多蔬食餐廳關門,很可惜。林秀美說她並非全蔬主義者,但吃葷愈來愈少,她認為蔬食營養足夠,還能傳遞慈悲心,也是保護地球的方式,「不忍心讓動物變成餐桌上的食物。」
義工卓君(Juno Shuh)從以前的「無肉不歡」,逐漸轉變成蔬食為主。她分享經歷,參觀農場時看到很多動物,「可愛的豬、羊、兔子,它們也有生命,和人一樣會痛,害怕被殺。看到動物這麼可憐,我就慢慢不吃肉了。」
卓君希望通過蔬食烹飪,向人們傳遞尊重生命的理念。對美味蔬食,她建議人們學會烹調技巧、並靜心品嘗,「蔬食真的很好吃,而且健康,品嘗者不會覺得單調乏味,反而非常享受。」
雖然蔬食不含肉類,但通過製作,依然能吃到類似肉味的口感。烹飪者把大豆、小麥(如面筋)、豌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通過高溫、高壓等特殊方式,可製作出接近肉類的嚼勁。通過調味香料,也可達到蔬食肉味的效果,蔬食廚師常用醬油、孜然、香菇粉、煙熏調料、五香粉等香味調配,讓蔬菜吃出肉香。
此外,一些天然食材自帶鮮味,比如香菇、海帶、番茄、發酵豆製品等,富含谷氨酸成分,是天然的鮮味來源,與肉類中的鮮味非常接近。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也能創造出濃郁、類似肉的味道。林秀美說,她不喜歡仿製肉味,「但對有些人來說,剛從肉食轉變為蔬食,更希望食物有肉的味道。」.
洛杉磯福智基金會推廣蔬食,在聖蓋博市Las Tunas Dr 1151號開設「蔬食愛心烹飪班」,一起學習怎樣吃得更健康、美味。

蔬食宴,百位嘉賓大飽口福。(記者邵敏╱攝影)
珍珠丸子,賣相、口感都很像肉丸。(記者邵敏╱攝影)
洛杉磯福智基金會義工大廚合影。(記者邵敏╱攝影)
彩虹沙拉以藜麥為主要食材,搭配十多種天然食材。(記者邵敏╱攝影)
義工製作的芒果乳酪口味獨特。(記者邵敏╱攝影)
義工希望通過蔬食烹飪,向人們傳遞尊重生命的理念。(記者邵敏╱攝影)
蔬食不含肉類,但通過製作,依然能吃到類似肉味的口感。(記者邵敏╱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