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邦國土安全部(DHS)宣布,自12月26日起,所有外籍旅客在入境與出境美國時將被要求拍照留存,並可能需提供其他生物識別資訊。此規定將適用於所有機場、海港、陸路口岸與其他授權出入境點,標誌著美國正式進入「全方位生物資訊出入境管理」時代。
依據DHS公布的規則,此項措施能夠加強國家安全、打擊檔詐欺與非法滯留。DHS指出,臉部比對技術將成為出入境身分驗證的核心方式,透過即時拍照與旅客護照、簽證或先前入境紀錄中的影像進行比對,以確認身分真偽。美國公民可自願參與該驗證程式,其照片將在12小時內刪除,不會永久儲存。
對灣區居民而言,新規上路意味著從舊金山國際機場與聖荷西機場出入境時,都將進行拍照程序。居住在灣區林先生表示,他支持增強安全措施,但也擔心「隱私保護是否足夠,以及新系統會不會讓出關時間變長」。
國土安全部回應指出,目前在美國多個機場實施的「簡化入境」計畫已顯示,臉部比對能縮短平均通關時間約20%,並減少紙本文件查驗需求。DHS同時公開徵求民眾意見,用於不同交通方式(如海運、陸路行人通關)的具體操作、成本與效益。
根據規畫,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預計三至五年內在全國主要機場與海港全面部署生物識別出入境系統。屆時,包含舊金山在內的主要入境口岸,都將納入統一驗證網絡。
此舉被視為911事件後美國邊境安全技術最重大的一次升級,但同時也引發公民自由團體對「人臉資料集中化」的憂慮。如何在「國家安全」與「個人資料保護」間取得平衡,將考驗新政府的透明度與執行力。

12月26日起全面採集出入境外籍旅客生物資訊。(記者龔玥/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