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折扣」、「驚喜價」、「50% off」,這些促銷字眼讓人挪不開眼,但其真實性,卻有待考究。NEXSTAR傳媒報導,兩位美國消費者日前向聯邦法院提起集體訴訟,指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在年度「Prime Day」促銷活動中,以虛假標價營造折扣假象,涉嫌誤導消費者、違反消費者保護法。
該訴狀指出,亞馬遜在2025年7月舉行的為期四天Prime Day活動,標示部分商品的「原價」(List Price)遠高於實際售價,再以所謂折扣價出售,營造巨幅降價的印象。訴狀舉出多項具體例證,其中一款耳機被標示為原價179.95美元,折扣44%後銷售,但事實上該商品在過去數月從未以該原價出售,實際售價介於130至160美元之間;另一款兒童平板電腦原價被標為119.99美元,折扣40%後促銷價為72.28美元,但其過去三個月的市場售價多在50至85美元之間,所謂「促銷價」並不低於日常售價。原告認為,亞馬遜以虛構原價製造「限時優惠」的假象,誘使消費者衝動下單,違反公平交易原則。
兩位原告分別來自加州和馬裡蘭州,他們稱亞馬遜「引誘那些在市場上貨比三家尋找更優惠價格,或等待以更優惠價格購買商品的購物者。」
亞馬遜發言人拒絕回應Nexstar關於此訴訟的置評請求。原告律師表示,由於案件仍在進行,暫不評論具體細節。亞馬遜在促銷活動期間,曾宣稱消費者「節省數十億美元」,但若原價標示本身失實,該數據真實性勢必受到挑戰。
這並非亞馬遜首次遭遇類似指控。今年9月,該公司曾因會員招募與取消條款爭議,達成25億美元和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在2021年川普第一屆政府執政期間,開始調查亞馬遜Prime訂閱行為。FTC認為,亞馬遜故意為沒有訂閱Prime會員的顧客設定購買商品的障礙。在某些情況下,亞馬遜會向消費者提供一個完成交易的按鈕,但並未明確說明是否也會讓他們加入Prime會員。此外,FTC還指Amazon取消訂閱過程過於複雜,其領導層放慢或拒絕原本更容易的取消訂閱變更。
不少華人消費者對此深有同感,表示在購買前都會透過比價網站或歷史價格查詢工具核實是否真的劃算。亞馬遜長期會員葉女士表示,Prime Day的確能找到優惠,但多集中於大品牌或亞馬遜自營商品,「如果是名牌電器、手機或家用品,折扣通常比較實在;但一些不知名品牌所謂的大降價,就可能是價格遊戲。」她提醒,網購時不要輕信折扣,可通過第三方價格追蹤工具比價參考。
訴狀指出,這款耳機被標示為原價179.95美元,折扣44%後銷售,但該商品在過去數月從未以該原價出售,實際售價介於130至160美元之間。(取自該案訴狀)
亞馬遜(Amazon)被指在「Prime Day」促銷活動中,以虛假標價營造折扣假象。(取自該案訴狀)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