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LA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於今年10月宣布,三位物理學家因在「宏觀系統中揭示量子現象」的開創性實驗,榮獲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包括聖塔芭芭拉加大(UC Santa Barbara)教授John M. Martinis與Michel H. Devoret,以及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教授John Clarke。而得獎者之一的John M. Martinis,與台灣有特殊緣分。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這項實驗最早於1984年至1985年間完成,成功在「可手持」的電路中觀察到量子力學效應,突破過去人們認為量子現象僅存在於原子或次原子粒子層級的觀念。三人將共同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100萬美元)獎金。
三名得獎者中,John M. Martinis與台灣有特殊緣分。據中央社報導,Martinis稱曾與中研院等機構有過合作,不僅看見台灣將研究轉化成產品潛力,也發現台灣多元面貌,他形容太魯閣國家公園景緻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你們的企業、你們的國家非常成功」。
Martinis曾創立Qolab公司,專注超導量子電腦硬體開發,同時擔任中研院顧問,合作開發量子位元的製程。Martinis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台灣能投入經費在一些偏研究導向的計畫,這是非常棒的事。同時,台灣還擅長將研究轉為產品,做出真正實用且優質的東西,而這兩件事(基礎研究與製造應用)要結合起來並不容易,台灣研究人員一直學習精進這方面的能力。
除了硬體,Martinis對台灣的好山好水印象格外深刻;他回憶,有次到東海岸國家公園健行,感覺像是參加團隊合作活動(team building),非常愉快,「有一條非常狹窄的峽谷,大理石岩壁上還有繩索...風景極其壯麗,是我在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
「我也很喜歡那裡的美食,還有當地的人,台灣讓我感覺充滿活力。」他說。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ohn Martinis(左起)、Michel H. Devoret、John Clarke。(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