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加州華人僑團活動中,辦桌往往是展現社團規模與盛大的重要方式。無論是農曆春節、國慶,還是校友會、宗親會的周年聚會,圓桌宴席始終扮演拉近僑情、凝聚人心角色。然而,這項傳統雖在海外延續,卻也暴露出不足,例如嘉賓發言,台下常有人講話;不守規矩,擁台前搶拍照;未受邀混入場內「蹭吃蹭喝」等,值得反思與改進。
僑社活躍人士孫偉指出,社團辦桌承載華人傳統文化的人情世故與禮尚往來。誰辦活動,其他社團就要「給面子」,至少買一桌以示支持。桌價隨場地與餐廳檔次不同,有時每人100美元,也有150美元起,10人一桌往往就要千元以上。隨著物價上漲,桌價也水漲船高。菜色則依需求而定,若要彰顯檔次,龍蝦與海鮮少不了。在一些主流酒店舉辦的宴會,還會搭配牛排、魚排或雞排,既保留傳統,又融入美式風格。
辦桌最講究的,仍是座次安排。孫偉強調,主桌一定要留給資深僑領、受邀領事館外交官、各級民選官員與政府代表,這不僅是對貴賓的尊重,更彰顯社團影響力的重要環節。主持人要逐一介紹嘉賓,讓受邀者感受到排場與榮耀。為增加活動亮點,主辦方還會準備禮品,如購物券或伴手禮。過去流行贈送書畫作品,近年逐漸淡出,但在籌款拍賣環節,書畫仍有登場。
禮儀也不可忽視。孫偉特別提醒,參加社團辦桌,切忌奇裝異服,否則會被視為對主辦單位的不尊重。辦桌活動的細節方面,仍有不少待改進之處。最為人詬病的,是致詞環節常見的尷尬場面:貴賓在台上演講,台下不少人卻自顧聊天,甚至在主辦方多次提醒、工作人員舉牌要求安靜情況下,依然有人不以為意。多年來,這種現象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對講者與主辦方而言,是一種不尊重,也削弱了整場活動的莊重感。
隨著智慧手機普及,會場秩序也面臨新挑戰。孫偉觀察到,不少人喜歡擁到台前搶拍照,造成場面混亂;有人不遵守安排,自行串桌敬酒聊天,甚至還有未受邀者混入場內「蹭吃蹭喝」,令主辦方十分頭疼。
台僑社團活躍人士邱啟宜則從飲食角度談起。他表示,主持辦桌活動,菜色通常以十道為標準,象徵十全十美。必有雞鴨,寓意家業興旺;必上整魚,祝福吉慶有餘;結尾則少不了甜湯或甜點,帶來甜美收尾。若場上有長輩,壽桃更是不可或缺。傳統上,主辦者還準備盒子或袋子,讓賓客將剩餘菜餚打包回家,既不浪費,也延續分享的心意。
至於座次,邱啟宜更是謹慎,他會盡量避免將立場不同或個性強烈的賓客安排在同桌,以免造成不愉快。他也提到,即使事先聲明「不收禮金」,仍有來賓堅持送上紅包。這些都必須詳細登記,日後回禮時還要「加倍奉還」,否則會被認為失禮。
傳統僑社活躍人士張自豪則強調,辦桌最核心的是凝聚人心。貴賓桌雖然價格較高,但菜色絕對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他說,許多僑社成員來自廣東、香港,因此在春節辦桌時,特別喜歡安排寓意吉祥的「發菜」與「白雲豬手」,既符合傳統,也滿足懷念鄉情需求。
華人辦桌傳統活動,尚有改進空間。(記者啟鉻/攝影)
社團辦桌,往往出現嘉賓台上致詞,台下嘈雜,讓主辦者不得不提醒。(AI生成圖片)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