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80後女生徐鯉住在上海十多年,極少點外賣,她喜歡宅在家從古籍史料中引據、考證,然後搜羅各地的菜市場,親手復刻古人餐桌的美食。
北風窗報導,徐鯉著有「宋宴」、「元宴」兩本書,挺喜歡吃東西的她,自2011年起開始研究並實作古籍食譜,首部作品「宋宴」歷時5年完成,復原了75道宋代菜餚,從「蟹釀橙」到「酥炸牡丹花片」,不僅追求味道的還原,更重現了宋人講究時令、風雅入菜的飲食哲學。接續出版的「元宴」,則耗時4年,復原35道元朝菜式,並首次將元代飲食中融合中西文化的面貌呈現在現代讀者面前。
徐鯉的研究與實作,從宋代「山家清供」、「事林廣記」到元代「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飲膳正要」,都進行細讀與比對,對於模糊簡略的古文食譜,她以考據學精神逐句推敲。為了重現一道「玉蟬羹」,她甚至從紀錄片中觀察傳統製麵技法,終於理解古人所謂「打開如紙薄」的真正意思。
復刻古菜的過程充滿挑戰。現代少見的白圓茄、偏酸的橘子、羊皮等材料,都需要她親自走訪市場採購。一道源自波斯的果仁蜜餅「古剌赤」,更是耗時兩周才完成拍攝。
此外,她也從元代女真人、蒙古人與江南地區的飲食風格中,整理出「北宴」與「南席」兩大類型,展現出元代飲食的多元與融合。
從復刻美食到撰寫書籍,徐鯉幾乎一手包辦,從實驗、試吃、調整配方到編寫歷史背景,過程如同撰寫一篇篇跨時代的飲食論文。她自述曾為考據「廝剌葵菜冷羹」中的「廝剌」一詞,翻閱高麗時期的漢語教科書,最終在古籍「樸通事」中發現其意為「刺痛」,確認這道菜應為帶辣味的冷羹,令她欣喜若狂。
育有一子的徐鯉生活簡樸,物欲低,最大的興趣就是翻書、查資料與買菜。目前,她正著手撰寫「明宴」,預計明年出版,將再度帶領讀者走入明代人的味覺世界。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