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華人做「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快遞員,平均月收入可達七、八千美元,但最近一段時間,收入突然大幅下降,背後原因是顧客給的小費越來越少,甚至很多人選擇不再支付小費。
華人快遞員李梅表示,此前,兩個小時內完成的「大單」,亞馬遜平台支付快遞員51美元,再加上顧客小費,一單總收入80美元至100多美元不等。一個快遞帳號每天最多可做四筆「大單」,也就是說,快遞員日收入可達三、四百美元,「當然,這是玩命賺錢,很多人做不了四單,因為考量搶單、等候、通勤,做滿四單需要十多個小時,非常累。」
不過,從7月底開始,這一行收入銳減。李梅發現,大部分顧客都不再給小費。每筆「大單」通常配送七、八戶至十多戶家庭,以往小費總計四、五十美元很常見,如今卻只有5美元、10美元。
亞馬遜公司通過Amazon Flex向快遞員發送郵件,信中指出,將為顧客提供在「亞馬遜網站」(Amazon.con)購買食品雜貨的機會。新政下,「亞馬遜生鮮」快遞員,除配送生鮮食品外,還將負責運送其他食品雜貨。據悉,該項新政7月29日在洛杉磯啟動。
亞馬遜網購分很多類別,其中人們最熟悉的綜合電商平台,涵蓋所有商品,這些訂單通過亞馬遜自有物流或UPS、USPS送達,消費者下單結帳時沒有小費選項。相比之下,專門針對生鮮食品、日用品的「亞馬遜生鮮」網上超市,配送服務由專門的快遞員送貨上門,他們並非亞馬遜正式員工,沒有固定薪水,靠具體工作量獲得報酬;顧客在「亞馬遜生鮮」下單時,有小費選項,系統自動推薦訂單金額比例的小費,消費者可選擇修改。
李梅屬於「亞馬遜生鮮」配送員,同做這行一位不願具名的華人認為,亞馬遜推出新政,要求生鮮配送員參與無小費「亞馬遜網站」送貨,其實變相減少他們的小費收入機會。但亞馬遜公司在郵件中表示,此舉對配送員來說,意味更多的顧客訂單,並指出每個「亞馬遜生鮮」配送訂單中,至少會包含一個小費訂單,且配送員始終獲得100%的客戶小費。
新政執行至今,已有一個多月。李梅表示,收入直線下降,「大單中的小費少到可憐。」她感慨,「亞馬遜送貨賺錢最好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
李梅說,亞馬遜政策逐年收緊,疫情前「亞馬遜生鮮」處起步階段,配送員申請帳號非常容易。很多華人家庭,夫妻各申請一個帳號,經常出現一個配送員,同時使用幾個帳號的混亂情況,「一人多號,意味可以搶更多、更好的單,賺更多錢。」李梅說,那時送快遞,無需掃臉、掃駕照,誰都可以做,但現在非常嚴格,只能帳號本人接單、送貨。
此外,亞馬遜還規定,配送員每周工作時長不能超過40小時,「這個時間從到達倉庫拿貨開始計算,送貨完成結束。期間,搶單等待、通勤時間都不算在內。」對希望通過勤勉工作賺更多錢的華人來說,美國公司控制上班時間的做法,讓很多人難以理解,「我們更習慣多勞多得。」
盡管收入大幅減少,但李梅還是很珍惜該工作,「中年移民到這,沒有高學歷,不懂英文,這些體力勞動最適合我們。」李梅說,亞馬遜現在申請快遞員帳號非常難,排隊等候半年至一年,「很多人想做這一行還沒有機會,我們是幸運的」。
華人快遞員收入大幅下降,因為顧客給的小費越來越少。(受訪者提供)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