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分析台灣2014年與2018年的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層與性別分群出現變化趨勢,年輕成年女性的鎮靜安眠藥使用率上升、中年成年女性則是非醫療使用盛行率上升,國衛院分析,導致趨勢上升,是因為該族群處於「三明治族群」的困境有關。
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羅惠群表示,40歲的女性正處於工作走進主管、孩子準備上國中、家中長輩身體開始出現狀況的階段,很多女性不願意放棄任何1個角色,都希望能把每一個角色做得夠好,如果另一半能力不足,女性要肩負起的角色就會更重,情緒勞務負擔加大,自律神經開始失調,漸漸地就可能出現失眠情形。
經他觀察,容易要求自己在每一個角色都做到最好的女性,通常是處於專業領域職業的女性,如律師、醫師等。當這群女性發現自己狀態不佳時,都是失眠症狀已經非常嚴重,影響到日常才願意求助。
另外一項原因是,女性到了40歲以後,常常會有患者告訴他「不知道這一生為誰而忙」,從小受到性別框架的限制,被制約得付出才是好女孩、好太太,但當她工作到一定資歷、愈來愈知道自己的人生,都是為了他人,不是為了自己,會開始感到空虛、無助,如果能開始覺察,並開始為自己而活,通常可以改善此種狀況,但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求助,也可能陷入黑洞之中。
羅惠群說,女性使用鎮靜安眠藥的趨勢,還可以從另外一項數據凸顯問題,國健署去年公布分析2013年至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8年來,國人過去1個月飲酒率從17.5%增至24.4%,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飲酒率,男性從32%降至17.1%,但女性卻從17.1%升至18%。
羅惠群說,女性對於人生的空虛,無法被自己滿足,或情緒壓力無處抒發,很容易走向成癮之路,而酒癮是最常見的女性成癮行為。除了酒癮以外,女性間比較容易會有相互幫忙的機會,像是自己吃了某種藥物效果不錯,就會吃好逗相報,直接給予他人藥物使用,因此在非醫療用藥上,女性也呈現上升趨勢。
他呼籲,在關係中的女性,當面對情緒勞務過重,第一時間一定要求助伴侶,若伴侶無力協助,也一定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團隊,幫助自己度過人生關卡,避免陷入藥物成癮或酒精成癮的困境中。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