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新移民群體近日熱議川普入籍「新規」,核心是申請人必須通過移民局的「社區查核」(neighborhood checks)。雖然這項規定其實早已存在於移民局的內部流程,但許多剛抵美的新移民並不知情。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提高入籍門檻,也有人質疑實際執行不易,擔心申請者遭遇不公平待遇。
所謂「社區查核」,是指移民官在審核入籍申請時,除審閱個人履歷、報稅與法律紀錄外,還可能實地走訪申請者的鄰居、訪談同事或雇主,甚至參考生意夥伴的推薦信內容。這讓部分華人新移民心情複雜,憂心多年努力築夢的入籍之路,會因惡鄰、不善雇主或心懷怨恨的同事,受到阻礙。
根據移民局備忘錄,移民官員將依據申請人生活圈的評價內容,決定是否啟動更深入查核。其背後邏輯,是要確保具良好品行、遵守憲法、並致力維護美國社會秩序的申請者,才能夠獲得美國公民身分。換言之,入籍不只是文件審核,更是對申請人生活狀態與社會適應程度的全面考察。
在德州一家中餐館打工的Eric Low表示,不久前他曾去洛杉磯監獄接家暴入獄獲釋的友人,對這類有前科的華人,若要申請入籍,移民局進行社區查核確實有必要。
然而,他也直言,對大多數普通華人新移民來說,情況卻完全不同。許多人為生計,全身心投入工廠、餐館的打工,與鄰居幾乎沒有交流。雇主與員工之間,多半僅維持表面關係,同事流動性又大,根本難以找到合適的人,為其出具推薦信。一旦有人為入籍鋌而走險,向移民局提供虛假材料,若被查出,恐怕多年拚搏換來的「美國夢」會破滅。更讓人擔憂的是,如果遇上不善良雇主,可能藉此威脅申請人,對新移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兩年前攜家人來到洛杉磯生活的劉先生,目前正創辦一家小型企業。他坦言,對所謂的川普入籍「新規」,心情非常矛盾。他指出,移民局若要強化查核,勢必增加執行人力負擔,讓審查時間延長,進而可能造成案件積壓,讓新移民在等待過程中倍感焦慮。更棘手的是,不同地區移民局的審查標準差異可能較大,導致有人冒用居住地址,把案子轉到審查較寬鬆的辦事處,以期加快入籍進程。
劉先生還補充,華人社群並非總是和諧,老移民對新移民有時冷眼旁觀甚至不友善。如果移民官查訪到的鄰居恰好與申請者關係不佳,隨便一句「不認識此人」或「沒見過面」,就可能對申請結果帶來負面影響。他認為,實際上許多官方文件,例如郵件帳單、電費瓦斯單、醫療保險紀錄以及每年繳交的報稅資料,都能清楚證明居住與誠信狀況,完全足以滿足入籍要求。他直言,社區查核顯得「多此一舉」。
一位在洛杉磯執業的武術教練則匿名表示,知道這項規定,他雖持綠卡,但短期內不打算入籍。他認為持綠卡即可自由往返中美,入籍後去中國可能還要簽證,反而麻煩。
也有部分華人支持「社區查核」。一名在聖伯納汀諾縣開設小型生意的業者John陳認為,若有申請人確實涉犯罪或作假,移民局有責任嚴格把關,避免不適任者成為公民。
部分華人則憂心制度被濫用。新移民社群成員Chris Yeh指出,華人社區內部競爭激烈,難免存在矛盾,若鄰居或雇主因私怨而提供負面證詞,或者以此作為報復,可能讓誠實守法的申請人遭遇不公平待遇。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