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谷歌及特斯拉等大企業最近先後開除在職場裡示威抗議的員工,原因主要是與政治有關,然而訾議公司政策者也在解職之列。此一現實反映出兩種現狀,首先是各公司生怕得罪白宮及消費者,而緊縮內部言論自由;另一狀況是就業市場日益緊張,尤其是科技業的白領員工籌碼大量流失。
華爾街日報報導,微軟8月28日開除兩名在職場抗議公司與以色列軍方合作的員工;在此之前,另兩位員工佔領另位高層的辦公室,也被開除,這些最新例證指出,企業領袖不願再包容政治異議。
谷歌公司去年召來警察逮捕20多名進行類似抗議的員工,隨後並將之開除。特斯拉有位員工創辦反馬斯克網站,還在自己的Cybertruck車身貼滿抗議口號,於是被攆走。有些公司甚至連非政治言論都限制,例如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今年強制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上班,引發一波抱怨,銀行下令禁聲。
結果便是雇主、員工之間敵意加深,老闆不再包容員工的政治及個人意見。近來很多雇主加大裁員力道,讓一些勞動權人士更加憤怒。但就業市場目前的緊俏狀況,讓員工開始克制。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助理教授阿布達拉(Mohamed Abdalla)表示,員工不是為了好玩而憤怒,但一些科技公司現在與客戶訂約時,都會納入條款保證專案不會因員工壓力而取消。資深企業策略人士及決策人物都表示,他們為公司召來警方處理員工抗議而感到驚訝。一般公司都是交給保全人員處理類似狀況。
過去,科技業員工哪怕老闆對職場的政治辯論感到厭煩,依舊大鳴大放。37signals公司執行長弗裡德(Jason Fried)2021年曾向員工發備忘錄,希望克制上班時「社會與政治的討論」,結果引發譁然,這家專案管理及通訊軟體公司很多員工辭職,為此弗裡德一周之後道歉。
現在,弗裡德形容克制討論是公司史上最佳管理決策,公司在招募員工時會重申該政策,禁止員工上班時討論社會及政治議題。
去年4月一名谷歌員工在加州桑尼威爾的辦公室外抗議公司與以色列軍方合作。如今微軟、谷歌及特斯拉等大企業紛紛開除在職場裡示威抗議的員工,並限制公開爭辯政治社會議題。(美聯社)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