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房地產市場近來交易明顯放緩,買氣不足情況下,房產中介為爭取客戶、拿到傭金,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在這個行業更是如此,有華人地產經紀透露,被同行「算計」經歷比比皆是。房產法律師李紅提醒,若違反行業規範,可能要受法律追責。
在內陸帝國從事房產經紀多年的周克蕙指出,她有不少被同行「算計」的經歷。她回憶有一次帶買家去看新開發的住宅區,同行還有另一人。她以為兩人都是客戶,便熱情介紹社區特色、學區與生活設施功能,並提供完整資料。
幾天後,她致電買家詢問是否有購屋意向,對方卻表示已經購入該社區一棟獨立屋。周克蕙覺得奇怪,進一步追查發現,當天同行的另一人,其實是一名房產經紀,且與買家有親屬關係。該經紀不熟悉當地,便假裝是買家「陪看房」,待掌握周克蕙提供的第一手資訊後,轉而與買家簽約,順利賺得傭金。周克蕙無奈說:「我辛苦做功課,結果卻成對方工具人,空忙一場。」
另一位資深經紀人袁立功指出,部分房屋仲介為能得到更多傭金,可謂算計到家,絲毫不顧客戶或同行利益。他舉例,在安大略有一位朋友出售自家房屋,一名中介小王(化名)聲稱有來自大陸的買家,能全現金出價100萬美元,並最終達成交易。
然而不久後,該賣房子的朋友,得知鄰居曾出價105萬美元,但小王從未轉達這個更高報價。袁立功說,原因不難推測:小王為爭取「雙邊傭金,做雙重代理(dual agent)」,選擇直接撮合自己帶來的買家與屋主成交,完全忽略對屋主更有利的報價選擇。袁立功直言,這就是房屋中介領域的現實,良莠不齊,既有專業盡責者,也有唯利是圖的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房屋經紀指出,在高房價與高利率雙重壓力下,房市買氣持續低迷。交易下降導致經紀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部分人為維持傭金收入,不惜犧牲職業操守。
房產法律師李紅提醒,加州法律並不禁止「雙重代理」關係,但房產經紀在代理買賣雙方時,必須書面披露並獲得買賣雙方同意,且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洩漏任何一方的報價底線,並確保交易公平透明。若有刻意隱瞞或誤導行為,除違反行業規範,甚至可能引起買賣雙方的民事追責。
房屋經紀為競爭傭金,會使用各種方法。(示意圖,取材自Pexels)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