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世界日報」的讀者,大家好。在本期的專欄,我將和大家分享我在無家可歸者政策上的進展。
上星期,我已經正式宣布,不再執著於競選時承諾的,在六個月內新增1500個臨時床位的目標,而是對我們接收、安置和治療精神疾病無家可歸者的整個流程進行梳理和改革,效率和效果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這六個月,我們組成了一支跨部門的工作小組,首次完整地統計了市府資助的所有床位,建立舊金山臨時床位目錄。雖然舊金山多年來在安置床位上投入巨額資金,通過不同部門的不同計畫,每年投入超過10億在2萬5000多個床位上;但在此之前,我們系統上沒有一份床位目錄。
●致力改善街友現象
我參選的故事可能大家不陌生。就在我帶著兩個小孩的上學路上,遇到了一名明顯深受精神疾病困擾的人,在街上赤裸上身大叫。我9歲的兒子問我:「怎麼回事?」我解釋不了,於是我決定改變。
在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之前,數字沒有意義。我們的目標一直都是讓街頭無家可歸者現象得到改善,不是單純地完成一個我明知到不能帶來最大效益的口號。
當然,這不代表我們不再增加床位,目前我們已經新增了400個床位,並計畫今年內再新增1000個。
但是,大家從街上就可以觀察到的共識就是,街頭上大部分的無家可歸者,他們需要的是治療而不是單純的床位。我們市府已有的2萬5000多張床位,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治療配套才是解方
沒有專業治療配套的床位,只會不斷讓這些精神疾病的人士陷入獲得臨時床位,期滿再重新回到街頭的無限循環。甚至更可悲的一點,很多無家可歸者藥物過量死亡的病例就發生在市府資助的項目內。
對無家可歸人士來說,只是輾轉在市內不同的安置點;對納稅人來說,公帑見不到成效;對工作人員來說,在系統中找不到服務去幫助他們的客人,這不僅是各部門沒有連成一個完善的治療安置流程,甚至是我們缺少治療這一個環節。
這也是我四個月前公布的「打破惡性循環」政策的核心理念。Geary街的穩定中心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以前當警察在街上接收了有需要幫助的精神疾病人士,只能送往總醫院,若符合診斷標準,就留院72小時接受治療再出院,不一定有後續的服務跟進;但這些手續耗費警員大量的時間,若不符合診斷標準,這名人士在系統中沒有相應的安置,他們更是只能重返街頭。
●經費發揮最大成效
Geary街的穩定中心就是填補這個空缺,讓警員將這些人士帶到中心之後,可以立刻繼續執行任務。24小時內中心的專業護理人士對他們進行評估,聯繫到相應的服務及治療。
如之前所說,數字不是我們著眼的地方,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把市府已經投入和即將持續投入的人力物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為所有舊金山居民負責。
尤其是我們在州和聯邦上獲得改善精神健康的撥款面臨過半的削減,而且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更要確保投入的資金能發揮出最大的成效,甚至是可以追蹤的成效。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